八年级下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基础知识
一、模型与符号 原子和分子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D )
4、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写出4条)
(1)、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碳酸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3)、一个碳酸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4)、碳酸有氢、碳、氧三中元素组成
5、表示水分子模型、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模型、水通电分解模型
6、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酒精和水混合实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分子间还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 (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7、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9、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 CaCO3等
10、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 H2O 、二氧化碳 C、氮气 N2 、氢气 H2 、二氧化硫 SO2
五氧化二磷 P2O5 、一氧化碳 CO 、甲烷 CH4 、氧气 O2 、酒精C2H5OH等
1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1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1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同素异形体)
1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1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分子
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
化学反应中能再分
构成物质
原子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16、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17、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也有原子直接构成等等
18、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原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9、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20、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2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汤姆森模型”、→卢瑟福: “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2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24、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单位。一般不标出。
2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元素是建立在微观概念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
26、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分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组成
八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