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实施细则》
清洁生产审核是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基础性
环节,是在企业层面通过审核查找问题,采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和设备,加强管理,从生产的源头控制污染的过程。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物,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
的进程。另一方面,人类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创
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造成了严重的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60 年代以后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
界的环境公害(如温室效应、森林锐减、臭氧层被破坏、地
球环境被污染与破坏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
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
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
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
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长
期以来,全世界一直在推行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
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主要原因是:
第一,治理污染需要花费巨额资金。随着生产的发展、
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生产所排
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从
而对污染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标准,企业要
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成本。根据日本环境厅
1991 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
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
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
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 10 倍。
第二,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
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
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
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
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
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
环境。
第三,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
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
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
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
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
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
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浪费了资源。如硫酸生产中,
如果认真控制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使烧出率提高
%,对于 10 万吨/年的硫酸厂就意味着每年由烧渣中少排
放 100 吨硫,多烧出 100 吨硫,又可多生产约 300 吨硫酸。
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
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
端治理的负担。
鉴于清洁生产所带来的显著效益,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
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决定在世
界范围内
关于《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