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揭秘古代高考历时九天七夜.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揭秘古代高考历时九天七夜
古代“高考”要考九天七夜
考场像“号子”,失火都不许出来
科考影响
明清半数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说起科举考试,不少影视作品中都将其与迂腐可笑的书呆子联系起来,周道祥馆长就此表示,这是不够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在世界文明史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其流传和发扬光大,与科考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江南贡院800多年历史中,共产生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百万举人,明清时全国半数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清代江南贡院举行过112次乡试,在这里中举、又在京城会试中,中了状元者,江苏49人,安徽9人,共58人,%。
明清两代的名人如“吴中四才子”之一的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以及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历史争议人物李鸿章,均由此脱颖而出。清代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中陈独秀也曾来此求取功名。
揭秘考场
“秋闱”三场要考九天七夜
周道祥馆长介绍说,同为南京近畿的江苏、安徽,清初称“江南省”,康熙时始划分苏、皖两省,而政治、军事仍为一体,乡试仍沿用明南京近畿制,两省举子都来南京应试,但不是各县所有的秀才、廪生都可以参加考试,而是要事先通过预试录取的。
开科这年二月,安徽省的考生到上江考棚(现市立六中)、江苏省的考生到下江考棚(现市第一医院),三天三场考试及格,领取文凭方可参加乡试,而乡试等于现在省考,也是三年一次。
江南乡试多于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
由于中间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一个宇号长的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
两排之间留约四尺宽的长巷,号舍屋顶盖瓦,每间隔一砖墙,外侧高六尺,长四尺,宽三尺,每号对面的墙壁上留有小龛,可以放置小炉以热茶水,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
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但因号舍长度只有四尺,相当于1米33,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
而这个面积只有一个多平方的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防风雨。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在每排号舍的尽头有一间粪号,里面放着一只粪桶,谁去上厕所不能说话,只能用牌子来表示,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现在还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厕所,就是由科举而来。
由于秋闱时南京天气非常炎热,考生们吃住全在狭小的号舍里,因此,经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吃腐败霉变食物中毒导

揭秘古代高考历时九天七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6-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