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企业资源计划5099703037ERP企业资源计划
ERP管理思想
ERP理论的形成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
ERP的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ERP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基本MRP阶段、闭环MRP阶段、MRP-Ⅱ阶段及ERP的形成阶段。基本MRP是在库存定货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定货点法
20世纪4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推移而被使用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划管理中。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企业控制物料的需求通常采用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为需求的每种物料设置—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是为库存容量、库存占用资金的限制而设置的,安全库存量也叫最小库存量,即物料的消耗不能小于安全库存量。
为了不出现物料短缺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出现,则应该在安全库存量的基础上增加—定的数量库存,而不能等到物料的库存量消耗到安全库存量时才补充库存,因为物料的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供应周期,如物料的采购周期、加工周期等),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提前期。
在安全库存量的基础上增加的库存量作为物料订货期间的供应量,就应满足这样的条件:当物料的供应到货时,物料的消耗刚好到了安全库存量。这种控制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订货点、订货批量,:
这种模型在当时的生产环境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下面是订货点应用的条件:
●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
●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
●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
●物料的价格不是很高。
应该说,定货点法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而且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往往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定货点的数量,而造成库存数量和库存物料资金占用的数量增加,这样产品的成本升高,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里奇(Joseph )博士提出了“物料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学说,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的认识,发展并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理论,即基本的MRP。
二、基本的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在“物料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学说基础上,基本MRP提出物料的定货量要根据需求来确定,这种需求应考虑产品的结构(即产品结构中物料的需求量是相关的),以实现“既要降低库存,又要不出现物料短缺”的思想。
基本MRP主要解决间歇生产的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在间歇生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生产计划高效运行,保证及时供应物料以满足生产需要,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又库存积压、又物料短缺的情况。
MRP主要用于制造业,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体现了这种特点。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表现为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出厂产品,该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部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
MRP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保证及时供应物料,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物料需求信息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
●需要什么;
●何时需要;
●需要多少;
●何时订货。
物料的需求信息、产品结构、采供提前期、库存信息是运行MRP的四项主要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度,决定了MRP的有效性。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在1960年前后研制出了第一套物料需求计划MRP软件系统,其代表了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初步形成。
MRP一般包含以下模块: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MPS)模块;
●物料需求计划(MRP)模块;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模块;
●库存控制(Inven
ERP企业资源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