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800
我们在这平淡的一年里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性,即使人们总是能够发现某一时刻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想要解决问题,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却是困难重重的。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800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800
其实这书看的我挺困惑的,书的故事不算新鲜,却也不算老黄历,诸如李贽、申时行等人又不能算是史书上的高光人物,有点拾遗的味道。但看完全书却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找不到整体脉络,更难以理解作者的重心。也可能是我自动忽略了他的重心:当时没有法律,也不以法律为社会行动准则——毕竟我以为这个结论多少有些显而易见。然而不显而易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上看起来多少有点拼凑之嫌,内容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逻辑性不大,又或者我的期望太高,很难在这之中看出这本书作为法学的推荐书籍到底重大意义在哪。
全书看完,我总是在想这样的问题,到底这书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回过头来看,似乎我连万历十五年发生了什么都还没搞清楚,甚至可以说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可是这书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其实作者一早就告诉我们了。正如最后写道,本书的英文版译名为《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九年》。那些我们都谙熟的写作技巧,例如长篇大论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最后写道“而这一年正是一五八九年”,在这里并不适用,这一年平淡无奇、这一年无关紧要,而本书更进一步在论述内容时多用阳历,仿佛可以避开传统的年号纪年,更淡化这一年的影子。
结合“大历史观”来看,作者特意选择这一年的目的正是在于他的平淡,正如一块翘翘板的中间点——两头摇晃的再厉害也岿然不动,无论是破是立表面上都与之无关,看上去没有特别事发生,也没有特别的影响。而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年的情况才显得贴近真实的历史状况本身。就拿这块翘翘板的前端来说,那边分量很重,张居正刻下了他的名字,那一年无论是万历多少年,那一年甚至可以直接被称为“张居正年”,而翘翘板的后面,即使很轻,却不断的在清算先前的“重臣”——世间已无张居正。只有这么平淡的一年其实才具有我们所说的典型性。
我们在这平淡的一年里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性,即使人们总是能够发现某一时刻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想要解决问题,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却是困难重重的。更何况,往往在旧制度中产生的对立面与之本是同体,就算非常叛逆,你又如何能期待他打破自己的“基因”呢!所以万历年间试图来解决问题的申时行也好张居正也好,无论是妥协还是努力都撞了一鼻子灰,想要在这样的漩涡里不被冲走,连九五之尊的万历皇帝也只有消极怠工一途,讲到这里不得不说,消极怠工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充分说明了他还是那个年少时聪明的他,虽然很无奈。当稳定又颠簸的政体运行到这个时期,群臣善于用道德绑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阻止皇帝达到目的,这种道德绑架所花费的成本可比今天键盘侠们花费的多的多——有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死谏之下只求个“拨乱反正”“后世留名”,要拒绝这种道德绑架,又不激化矛盾背上骂名,万历采取了“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策略。我觉得万历怠工了这么多年,只有一个目的——与其做表面功夫或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还不如让大家都干不成事,最好是赌气的什么事都干不成,必须说,怠工的这些年,他做到了。
其次,当问题被暴露,即使能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历史的巨大惯性还是拖着残缺的身体往前挪动。明朝还要再拖大约八十年,而这个一定周期就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8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