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凯恩斯经济学的新发展
贾根良马国旺
内容摘要: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凯恩斯革命”以来,一直致力于完成“流产”的“凯恩斯革命”,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凯恩斯、卡莱茨基、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传承演进。今天,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关键词:后凯恩斯经济学多样性共同基础综合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作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后凯恩斯经济学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现状和主要思想的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后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扼要讨论该学派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这是理解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关键。后凯恩斯经济学不仅对主流的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激烈地批判,而且还对宏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分两节对此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学派发展的前沿即内部多样性与综合问题做出了评论。
一、后凯恩斯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为《通论》)出版之后,凯恩斯对希克斯等人对他思想的解释表现出矛盾心理(King,2002,),这就为后来的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播下了种子。对“凯恩斯革命”的最初反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反应形成了今天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另一类是以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也有学者称之为“原教旨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罗宾逊等人始终坚持《通论》的革命性质,批判把凯恩斯思想作为主流思想的一个特例而加以同化的做法,这些人的“原教旨主义”解释构成了最早的后凯恩斯主义(斯诺登和温纳齐克,1998年,第90-91页;King,2002,)。
受新剑桥学派影响,温特劳布()和戴维森()等人也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转变为后凯恩斯主义者,成为美国后凯恩斯主义思想的领袖,并在1978年创建了《后凯
恩斯经济学杂志》。20世纪70年代是后凯恩斯主义兴起的关键时期,自此之后,在异端经济学流派中,所谓的“后凯恩斯主义”就明确地成为反主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目的就是致力于完成“流产”的“凯恩斯革命”(Arestis,1992)。总的来说,后凯恩斯主义既是对由凯恩斯发展的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又是对其拓展。说其是恢复,是因为它认为正是自负的新古典综合派歪曲了凯恩斯思想;说其是拓展,是因为后凯恩斯主义是凯恩斯理论等多种理论的综合,它提出并讨论了许多凯恩斯曾不予理睬或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的问题,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冲突、收入分配和通货膨胀等。后凯恩斯主义已经超出了凯恩斯曾经集中讨论的问题,扩展了其研究范围,寻求内部思想流派的综合(King,,-19)。
一般认为,后凯恩斯主义有四个思想渊源:一是根源于马歇尔传统,由凯恩斯开创,并经罗宾逊、汤申德(Hugh Townshend)和卡尔多(Nicholas Kaldor)等人发展的新剑桥学派;二是来源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由卡莱茨基()独立完成的理论体系;第三是皮罗·斯拉法(Piero Sraffa)的新李嘉图主义;第四是由凡勃伦(Veblen)开创的美国老制度主义传统(John Pheby,1989,-20;Arisesis,1996;King,2002)。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罗宾逊的“post-keynesian”和美国后凯恩斯主义的“Post Keynesian”是同义词。虽然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也曾使用过类似的术语,但在西方经济学流派中,后凯恩斯主义显然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的学术传统(King,2002),本文在第五部分将讨论后凯恩斯主义不同传统的综合问题。
后凯恩斯主义目前已经历了三代经济学家的发展(Richard . Holt 和 Steven Pressman,2001,-6)。罗宾逊、斯拉法、汤申德和卡尔多等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属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开创者(King,2002,),他们特别强调了凯恩斯理论中的不确定性、历史时间、未来的不可知性和货币的非中性。第一代后凯恩斯主义者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思想的歪曲,认为《通论》是凯恩斯努力摆脱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枷锁的产物。他们还认为凯恩斯革命并不彻底,应弥补凯恩斯理论中的不足,进行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他们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鼓舞了年轻的一代有“异端”思想的经济学家勇敢地挑战正统理论。
深受新剑桥学派影响并始终与它保持密切联系的经济学家,如阿西马可波罗斯(Tom Asimakopulos)、加雷格纳尼(Piero Gar
三(4)主题班会《防止校园踩踏的安全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