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王春艳高瑞兰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下称“慢性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并有感染与出血现象,但也有部分病例13久不愈,反复感染或出血不能控制,贫血加重转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根据I临床表现和病变程度,慢性再障当属中医。血虚”、“血证”、“血桔”、“髓枯”等范畴。目前CAA的治疗有中医药、雄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造血细胞输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CAA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
1 中医治疗研究
补肾填精以生髓促进干细胞造血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主藏精,精血同源,肾精不仅可以化生为肾气,也能够化生为血液,因此血的生成与肾精关系密切。《张氏医通》指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临床上慢性再障患者除有面色苍白、唇舌指甲淡白无华、神倦乏力、、头晕耳鸣、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女子月经不调或不孕、男子遗精、早泄、滑精、阳痿等一派肾虚征象,而且肾虚的表现往往贯穿于再障患者发病的始末。因此慢性再障患者出现血液化生不足,主要是由于肾精亏虚所致,“精亏则无以化血,必致血液亏虚。”
中医对“骨髓”的理解则包括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两方面,现代医学一致认为慢性再障的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髓,因而慢性再障的骨髓造血能力下降,归根到底都还是因为肾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不能化生精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恢复,刺激骨髓增生,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临床报道证实,运用补肾法治疗再障有效。周永明等【1】治疗慢性再障84例,脾肾阳虚型用生血1号,脾肾阴虚用生血2号,基本治愈18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32例,无效13例,%。赵新广等[2]以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障35例,基本治愈8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8例,无效7例,有效率达80%。吴晓勇等[3]根据许玉鸣教授治疗血液病经验以补肾调肝化瘀中药治疗再障65例,根据中医辨证肾阴虚27例,有效19例,%,肾阳虚38例,有效32例,%。
健脾益气以生血减轻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脾属中焦,中医认为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主运化、输布营养精微以濡养全身的功能,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固摄作用健全则血液不会溢出脉外而致出血,《灵柩·决气篇》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见血液的化生及其运行,与脾的生理功能关系甚为密切。肾藏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而脾运化水谷精微须借肾中阳气的温煦,先天后天,相互资助、促进,二者相辅相成,虽以肾为根本,但却不能忽视脾的作用,若脾失健运,即使投以补剂,药物也难以发挥效用。杨畔农【4】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证实了脾气虚时红细胞膜蛋白谱带有变化,导致红细胞功能低下,表现在红细胞膜上的受体变化,不能正常进行阴离子交换,造成缺氧现象,如四肢倦怠等,而这正是由于红细胞膜上碳酸酐酶活性增强了,增加了碳酸酐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