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甫诗的思想与品格情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杜甫诗的思想与品格情怀
盛唐文人的风骨
杜甫生于大唐开元盛世。他不仅拥有盛唐文人所具备的激情、宏伟气魄和时代责任感,而且,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同时期的文人更多、更深。
深受儒家影响的政治抱负
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辅佐君主,救济天下,使尧舜时代的清明之治在当世重现。但坎坷的人生和动乱的时代,使他长期沦落社会下层,因而逐渐走向人民,成为一位替黎民百姓呼喊的伟大诗人。
对人民深切同情与关爱
无论是身处朝廷还是远在江湖,杜甫始终热切地关注着现实,以他的诗笔有力地抨击时弊。他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们的苦难,为人们大声疾呼。
杜甫不仅是「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精神之代表,更有「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正表现出他最可贵的性格特点。
忠君与爱国
杜甫的爱国思想和忠君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君主就是国家的象征,君与国原本难以割裂。早年杜甫曾用「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来比喻他对唐玄宗的忠诚,如同葵菜和豆叶天性向阳,不能改变。
在《北征》中,他勉励唐肃宗继承唐太宗开创的辉煌基业,表达了盼望国家中兴的心愿:「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在流落夔州的时候,他遥望长安,把朝廷比作北斗星:「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国先于君
但是杜甫决不是愚忠。出于对昏君庸主的失望,他曾以极其不恭的语气讥刺肃宗信任宦官,惧怕张皇后:「邺城反复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
他对于唐代宗的昏庸更是愤慨:「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批评皇帝不能起用贤人,恩泽虽多,百姓的灾难却更深重。
可见,当君主的行为与国家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杜甫是将爱国和忧民置于首位的。
以天下为己任
盛唐文人普遍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杜甫从盛唐的时代潮流中,汲取了进取积极的精神,很早就以宰辅自许,以天下为己任:「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为国牺牲的精神
他屡屡歌咏凤凰:「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凤凰台》)凤凰象征祥瑞。诗人愿意用自己的心血作为供养国家祥瑞的醴泉,为国家中兴、解救苍生,诗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忧国忧民
虽然杜甫一生潦倒,但始终执着于关怀现实政治,思考关于国家命运的大问题。例如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塞芦子》、《悲青阪》等诗篇,为自己不能在战乱中向朝廷献上良策而无限忧虑。
在《北征》中,他分析了朝廷向回纥借兵必然会带来的隐患。在《宿花石戍》中,他焦虑地呼吁:「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流落

杜甫诗的思想与品格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6-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