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汉语言121班陈桃 7030312062
内容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是个既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军事家,把曹操的阴险狡诈的品格与雄才大略的才能交织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奸雄的形象, 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特征奸雄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在政治上,他兴兵屯田, 抑制豪强,征伐天下,统一中国北方。在文学上,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著名的“三曹”之一。他的诗歌苍凉悲壮, 他的散文清峻通脱, 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三国志》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称他是“明略最优”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死后,后人对曹操的评价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 继承了三国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把曹操塑造成了奸雄形象。
一、英雄曹操
(一)身逢乱世胸怀大志
曹操在东汉末年社会纷乱动荡,四方诸侯分割天下之时,他抓住机遇,招贤纳士、广揽人才、厚积薄发、挟天子以令诸侯,逐鹿中原,成为一方诸侯。在《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描写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 他具有政治家的胆略识鉴和积极进取精神。董卓进京乱政, 文武官员, 一筹莫展。于是曹操自荐刺杀董卓。随后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实乃曹操发起,群雄争权夺利,各怀异心,按兵不动。而曹操出兵, 结果大败而归, 险些丢掉了性命。斗争虽然都失败了, 但可以看到曹操的超凡胆识和英雄气概。在他看来, 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皆非英雄, 只有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刘备和他, 才是真正的英雄。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言。
(二)重视人才笼络人心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因此, 他知道刘备胸怀大志, 将来可能是他的大敌, 当刘备投靠他时, 他还是虚心接纳。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 不要追击, 况且他与关羽有约在先, 并亲自赶上为之送行。在攻打张鲁的时候, 杨松接受曹操贿赂, 为曹操做内应助他破了张鲁, 夺了南郑, 但城破之后, 曹操认为杨松卖主求荣, 将其斩首示众。这些行为都说明曹操十分重视争取人心。
(三)知人善任惟才是举
他在兖州时,招贤纳士,接纳四方之才。荀彧来投,曹操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 曹操与之谈论天下大事。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 或是自来投奔, 或是被俘投降, 曹操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或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 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手下,兵多将广, 文臣武将, 不可胜数。三国人才之盛,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曹魏,这也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四)善纳良言从谏如流
当献帝落难之时, 他先从荀彧之计, 出兵护驾;后采董昭之策,迁都许昌。从此,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官渡之战,他先后采纳郭嘉、荀彧、刘晔、许攸等人的建议, 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他听取郭嘉临终遗计, 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平定辽西的胜利。司马懿的献计又使曹操得以离间孙权、刘备而大败关羽, 解了樊城之危。纵观三国诸英雄, 能做到像他这样从谏如流的, 一个也没有。曹操的军事才能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无怪乎是曹操能眼观
三国演义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