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作者:李燕宁,张葆青,潘月莉,汪受传,赵霞,韩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支气管炎(bronchitis)
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3诊断
咳嗽、咯痰、肺部闻及干啰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肺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浓。
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辨证
咳嗽频作,痰稀色白易咯,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声重,口不渴,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咳嗽不爽,痰稠色黄难咯,鼻流浊涕,发热,恶风,有汗,咽痛,口渴,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鼻干,口干欲饮,咽痒咽痛,发热,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咳嗽痰多,或痰稠色黄难咯,发热口渴,面赤心烦,或伴气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鸣,胸闷纳呆,口不渴,神疲肢倦,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痛声嘶,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咳嗽无力,痰稀色白,久延难愈,神疲自汗,气短懒言,面白少华,少食纳呆,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
5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分清外感、内伤。外感咳嗽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基本法则,根据寒、热证候不同,分别治以散寒宣肺或解热宣肺。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疗时不宜过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应分清虚实。实证有痰热、痰湿之不同,痰热者治以清肺化痰;痰湿者治以燥湿化痰。虚证有气虚、阴虚不同,气虚者治以益气补肺、健脾化痰;阴虚者治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本病除内服汤药外,还可运用中成药、推拿等疗法。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白前、紫苏子、桔梗、荆芥、防风、远志、甘草等。
加减:咳嗽重加紫菀、款冬花以降气化痰止咳;痰多加橘红、清半夏燥湿化痰;恶寒头痛加白芷、川芎、细辛散寒止痛。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前胡、牛蒡子、甘草等。
加减:咽喉肿痛加板蓝根、玄参清热利咽;咳重加枇杷叶、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清肺化痰止咳。
治法:润燥止咳,疏风宣肺。
主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杏仁、浙贝母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