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校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
注重情感因素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恭贺你,你具有伟人鲁迅的口才!”“也许有一天,你今天的理解被公认为正确的。”老师的一句表扬认可了这位同学的思维热情,从而也调动了全体同学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水平思维”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以老师的理解和意志强加到学生的意志上去。只有学生在经历了思维活动的“个人体验”之后,才能获得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上例,在学习《包身工》一课时,笔者打破了以前寻找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和情节分析来认识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取以“芦柴棒的故事”为题改全文,每人根据故事做好朗诵竞赛准备。通过学生自己主讲、发言,研讨、辩论,解决、突破教学重点,它的好处在于真正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如课前小组的发言稿准备活动、课间小组的点拨、补充、画龙点睛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点评。这样就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评点可以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其次由此带来的课堂气氛能推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灵动性,不仅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虽然从时间上要比老师讲花费得多些,但实践证明,学生真正懂了、学透了,这种“费时”、“费力”是很有价值的。
三、调控教学因素,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强调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和自己解决。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应该调整教学配比。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以充足的时间为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决不让这些环节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引发思考创设情景,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与要求,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让学生从史实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凭空设想,使探究有史可依,具有科学性。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定的课外材料,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教育手段,使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为探究做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例如,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借助计算机,将收集的有关北京胡同图片及VCD材料进行剪接,制作成课件,并配以具有京韵浓厚的音乐,借助计算机播放供学生学习、朗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胡同文化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探究迈开了第一步。同时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也是激发学
论职校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