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下的城镇发展规划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铁建设规划的加速实现,我国进入了高铁时代,京沪高铁也将于2011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高铁时代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应调整,中观层面的城市结构的重组,到城市发展的微观层面都受到高铁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滕州东站的建设对滕州小城镇发展的影响,试图从较小的研究对象入手,能够较为清晰的提取出类似小城镇发展研究的框架,主要从区域层面的定位、产业发展转型、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四个方面研究小城镇适合的应对策略。文章最后探讨形成类似城镇发展的研究框架。
【关键字】高铁城镇发展
1高铁时代对城市带来的影响
自2006年至2010年,,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时速超过200km以上,还有京津、沪宁、沪杭、广深、广珠等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如此庞大的高铁与城际投资规模,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
高铁的布局与选址要协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它将会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由于规划没法预见所有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抓住变化所带来的机遇,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应对规划。要平衡各种利益和协商不同人群,协调高铁等基础设施自身运行规律和价值与城市的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平衡。
高铁的建设给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城市在空间发展方面给以具体应对。相关研究从理论方面给出了措施,像借鉴价值平衡理论和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中的空间发展理论、tod理论和触媒理论等。通过空间发展理论建设枢纽地区为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tod理论建设枢纽周边地区为圈层式布局方式,触媒理论,形成新型城市活力中心。[1]
2探讨高铁时代下的滕州城镇发展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2011年5月京沪高铁开始进入运行试验阶段,7月将正式开通运营。全线共设24个车站,始发站5个,中间站19个。京沪高速铁路在滕州市东南设有滕州东站,是19个中间站之一,位于枣庄新城区南部东沙河镇境内,辐射临沂、济宁南部等地区。
本文从区域层面、产业转型、交通系统及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来研究南沙河镇应对高铁时代采取的发展战略。
滕州市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是鲁南城市带的重要城市,它与枣庄市,薛城组成一个“三角区”,力求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而南沙河镇位于金三角之间,并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线上,受到枣庄、滕州、薛城三个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沙河镇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具有区位、交通优势,应尽快实现与滕州中心城区的对接,一体化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做到布局科学合理,形成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同时与经济开发区实现产业对接,建设滕州市南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
因此南沙河镇从高铁交通支撑和区域专业化分工角度,应重新确定其区域定位:作为滕州市区南部新兴生态综合区,滕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区。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
高铁时代下的城镇发展规划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