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文献学讲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文献学讲义
第一讲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文献一词的含义。
《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古,《说文解字》:“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以文献为名的著述: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自叙》: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歴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氏说明他写这本书,所用材料的两个来源:一是书本记载,一是学士名流的议论。
我们也可以看这本书三百四十八卷的体例:凡是顶格写的,都是书本记载;凡是低一格写的都是名流贤者的议论。二者相互为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献通考》。
其实,我国史学界,将史实和言论并重,作为撰述的两大内容并不始于马端临,司马迁《史记》,在记述之外还收了不少言辞、议论,如你们学过的李斯的《谏逐客书》,而东汉的班固则将有关学术、政治的重要论文,都一一载入传中,从此,历代诸史都沿用这一体例。西汉以前,其实也是有这样的情况,《尚书》中的典,主要是叙述事实,《谟》则是记载言论。《左传》则在叙述事实之外往往有“君子曰”的记述,这也是言词部分。当然以文献命名著作的在马端临以前确实未曾有过,其后,则有《永乐大典》,这本书的初名为《文献大成》,其取义是包括各类图书的意思。
3、“文献”的函义与范围
以上是最初的文献含义,也就是其使用的范围,现在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是扩充了范围的,显得很随意,比如有人把历史上有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样弄,文献就无所不包,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学科分工是越来越细的,一门学科是应该有专门性的,也就是有具体确切的研究范围,不然逻辑混乱,没办法开展有意义的研究。如地下发现的远古人类头盖骨等,这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又如墓葬中出土的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察其形制、时代、手工艺等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其实都是考古学家的职责范围,和文献学自然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国古代其实没有所谓的文献学家,但是却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古代他称之为校雠学家,所以校雠学也就是文献学的一个别名,而且凡是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的工作,都是由校雠学家担任。
第二讲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
甲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批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最初发现并大量收购甲骨文献的是山东福山人王懿荣,他收了大约千片。死后,这些东西被江苏丹徒(淮安)刘铁云,也就是写《老残游记》的刘鹗所得,刘氏又托人奔走购买,收集得更多,结果呢,浙江上虞的罗振玉在刘鹗家看到这些东西,认为“汉以来小学家所不得见”,惊为奇货,怂恿刘氏拓印刊行。1903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九年,刘铁云选择了龟甲中字迹完好的千余片,拓印为书,名为《铁云藏龟》,一共六册。
在该书的自序中,刘鹗记述了发现龟骨兽骨文字以及王懿荣收骨甲骨的过程,还记述了文字从古籀到隶书的发展过程,第一个提出了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这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书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在甲骨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其后,原先曾在刘家任过家塾先生的上虞罗振玉,又从刘氏赠送他的未曾著录过的甲骨中精选数十板,为之影印,定名为《铁云藏龟之余》(1915)。1931年上海隐庐重印吴、刘两序本。后附《铁云藏龟之余》,每片之旁并附有鲍鼎的释文。这本书许多拓片用白粉描过,字迹失真,且多错描,误释的也多。
几十年后,上海的孔德图书馆获得一批会稽吴振平旧藏甲骨龟片,沈尹默、金祖同、李旦丘考证为刘鹗旧物,虽有一部分为《铁云藏龟》著录,但大多数未经著录,于是选其93板,略加按语,并著释文于后,遂成《铁云藏龟拾零》(1939)一书。刘鹗同乡人叶玉森
氏,在刘鹗身后得其遗藏甲骨1300板,从中精选240板,为之墨拓石印,并附考释文字,书名《铁云藏龟拾遗》》(1925)。
1959年台湾艺文印书馆严一萍重印本,拓本旁又附已摹本。严氏又对《铁云藏龟》一书重新整理、断代分类,编为《铁云藏龟新编》(1975),计收录甲骨1043片。
根据甲骨文字,以上证殷代史实,秩然就理,替近几十年来史学界开辟新路径,则是罗振玉与王国维,特别是王国维。罗振玉自1906年开始收集甲骨,并派人专门到安阳挖掘,前后所得约3万片以上,是收藏最多的,于是他编成《殷虚书契》八卷、《殷虚书契菁华》一卷、《殷虚书契后编》二卷、《殷虚书契续编》六卷,这几本书的行世,真正开启了甲骨文研究的风气。王国维则在这些材料上写

中国文献学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