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寓育人于数学教学之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每一门课都有教书育人的义务,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师应该严谨治学、树立榜样,平等尊重、真诚关爱,哲学思想、渗透其中,联系实际、进行德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寓育人于数学教学之中,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数学教学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严谨治学、树立榜样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用计算机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因此,要适应这些新变化,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对所讲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娴熟的教学技能给学生作出表率。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有比较扎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对工作认真负责,语言文明,仪表端庄,治学严谨,板书工整,书写规范,批改作业及时,评卷公正,关心爱护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上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
二、平等尊重、真诚关爱
爱,能给人力量;爱,能化解冰山;爱,能唤起人的新生;爱,能给人以精神支柱。爱是无形的,看不见的,确是能让人感受到的,她能让亲近的人更亲近更关爱,能让仇视的人冰释前嫌,爱的力量是无法用力学的单位来衡量的。
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都渴望着得到父母、亲友、师长的爱,要求别人以热忱、平等和尊重对待自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爱,能唤起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强的信心和乐趣,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不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无谓指责,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让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大朋友,学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哲学思想、渗透其中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辩证、唯物因素很多,教师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为学生创设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数学教学中,发掘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中的辩证因素,使学生树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等辩证关系,通过这些辩证观点的渗透,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联系实际、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是我们在各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探究的基础,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是科学的、严密的,是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必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切事物的特性或事物间的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加以描述,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般成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它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也日益广泛用于各门学科。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的发展了。科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从数学在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2018语文高考中诗歌表达技巧典故题型与答题技巧(省级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