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建湘小学陈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摡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三)情感目标
、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和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四、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五、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虽已出现在他们口头语言中,但他们不能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量。“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以上特点,我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多种生活常见的图形和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各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吴老师知道我们三年级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1块月饼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
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
示呢?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
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
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在复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
人教版3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