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永富:生在襄江畔 活为襄酒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在襄江畔活为襄酒兴
马永富
    2008年初,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就明确提出“襄樊喝酒有名,但襄樊白酒无名”,要求有关部门整合资源,振兴襄樊白酒。两年来,襄樊一批有识之士响应市委市府号召,进行了大量思考与实践,由保康尧治河楚翁泉酒业、老河口光化特酒业、枣阳光武酒业、襄阳三国情酒业、襄樊金犁策划公司联袂组建的“湖北大汉光武酒业公司”,就是这种努力的最新成果——这艘承载“振兴襄酒”历史大任的襄酒航母,已经鸣笛起锚,即将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湖北大汉光武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了,作为董事长的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思之中……
    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襄樊喝酒有名,但襄樊白酒无名”的批评。我理解,襄樊喝酒有名,表明襄樊民心纯朴、民风豪放;襄樊白酒无名,则是襄樊酒界的遗憾,是一种耻辱。
    我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襄江之畔:谷城的冷集、庙滩和襄樊;我的命运,注定与白酒相连,我就不信:襄樊酒界无人,襄樊白酒不能名扬四方!
    一. 襄江:无私哺育
    我出生在谷城县冷集镇汉江村,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虽然眼前,玉带一般的襄江就从自家门前穿过,田水相连,白云青山,夕阳牧笛,稻穗飘香,然而,儿时那个特殊年代给我留下的记忆,却不是秀丽的襄江美景和怡人的农家风光,更多的是贫困、艰难和挣扎。
    小时候家里穷,住的篱笆屋,粮食不够吃就只能煮野菜来“凑数”。那时候,如果能饱饱地吃上一顿白花花的米饭,就感觉是最最幸福的一天了。上小学没钱买书、买笔、买作业本,母亲只好挨家挨户去求去借,或者把家里的鸡蛋一个个集起来去换。
    我从小生性顽皮,经常在河里游泳、捕鱼、捉蛇,长大一点后,还独自捉过狼,按今天的话就叫“多动症”,经常给父母亲惹事。6岁时,在炎热的夏季,赤着身,不小心碰翻了刚出锅的面条盆,被烫得全身都起了大个儿小个儿的水泡,没钱医治,只能用狗油抹一抹,至今脸上还有那次“破相”留下了的痕迹。
    14岁那年,我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每个月要回家背上三十多斤重的粮食,走几十里的路去学校。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我站在米缸前等着母亲时,她总是先从缸里舀起满满一碗,抖一抖撒一点米到缸里,然后再倒进我拿着的灰白布袋。装完之后,她常常又会解开布袋再往里添上半碗。我知道,这不是米多和米少的掂量,这是母亲在儿子和其他亲人之间艰难地进行着爱的平衡!
    那时起,我就有一个信念,再苦再难,我要坚持下去,报答父母。穷困的环境,也造就了我的硬朗和坚毅。
    知识改变命运,高中毕业后,17岁的我,成了襄江之畔谷城县冷集区公所的一名通讯员。那个年代,没有打印机、复印机,区里发文件都是手刻钢板,再自己油印。刻钢板是个苦差事,经常一刻就是一整夜,手被铁笔磨起一层又一层的茧,但是,我从不觉得苦,而是将它看成学习领导讲话、报告、公文的好机会,果然,不久之后,我也能应急为领导写这写那,不仅自己提升很快,也被领导发现和重视。
    当通讯员没有上班下班,吃住都在区公所,一天24小时都在“班上”,随便哪一个领导喊一声都要答应。当通讯员没有份内份外,书记区长不休息就不能休息,领导起床之前就要打好水、挤好牙膏。有人说这是“伺候人”,我却觉得,我给领导服好务,领导就能少费心,就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大事上,而

马永富:生在襄江畔 活为襄酒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5872037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