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摘要】各高职院校的教师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发其工作潜能方面还未能达到很好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
一、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国普通高校扩招,整个高等教育行业都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些重点公立高校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提供给教师的薪酬、工作环境、接受培训的机会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都是一般高职院校目前无法达到的。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来自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一般历史悠久,拥有人才、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生源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没有优秀毕业生,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其次是观念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担心高职院校冲击普通高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自身办学的过程中(如招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给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资的培训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培训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开发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高职院校相比之下竞争更加激烈,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三)人才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保持一定比例的教师流动率可以淘汰不合格的教师,为学校带来新鲜血液。但是教师的流动率过高,对学校的发展不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才流动率的问题,有的高职院校教师每学期的离职人数超过百分之十,有的老师是“狡兔三窟”,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或者考到公务员就马上跳槽。影响人才稳定的主要因素除了前面所提的薪酬缺乏竞争力、不注重教师的培训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高职高校不注重学术环境、文化氛围的培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注重学术氛围的培养。虽然它们都有文字性的办学理念、使命,但往往带有一般性、模仿性,缺乏个性和适用性,很难实行或者并不打算实行。高职院校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职业技能性”,这种“职业技能性”的文化也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自己被忽视的心态。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宗旨,忽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难以培育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教师的个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师的流动率居高不下,这种封闭式的文化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同是流不住人才的根本原因。
二、加大措施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一)建立人才吸引和留用分配机制
。教师的劳动是精神劳动,这种为人师表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教师在心里上具有要求公正和受到尊重的特点,对教师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管老师”,而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一些有较高知识层次、有人格尊严、有血有肉有情感、努力进行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要重视对教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