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精力集中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要重视情感的体验、生命的领悟、心灵的对话。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教育,自然应选择最佳手段,争取最佳效果。德育教育要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好“渗透途径”。情感渗透和认识渗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进行有机渗透的两条重要而又可行的途径。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自尊心可以升华为上进的动力,自爱能够激活为奋斗的精神。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情感渗透认识渗透
教育是一个过程,教学活动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这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否可以同时在教学中体现,值得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思考。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是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材料,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性的材料。如《三峡》生动地描绘出三峡景色的瑰丽奇特,充满激情地引发出人们对于祖国、对于生活的热爱。这一类材料大都借助于文学的手段,以生动的形象移情动人,往往感人至深。另一类是理性的材料。从现有的语文教材看,从中学课外阅读材料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材料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育的传统向来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陶冶教化作用,就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以形象的方式,从感情入手,渗透感染,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感情体验和理性分析及其结合中,大大加深对世界与自我,历史与现实,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认识,从而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知、情、意、行更好地统一起来。
笔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学生学习百草园的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时,应该诱导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百草园里的乐趣,进而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当学生感受到三味书屋里的沉闷、枯燥和拘谨的气氛和学习作者叙事、写人的艺术手法时,也要引导学生产生厌恶那种学习环境的思想感情,进而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思想、语文的双重教育。在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咸亨酒店”里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在饭馆里的举止言谈来刻画人物性格,刻画了饭馆老板、顾客跟主人公的关系。“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自甘堕落,酒店里的顾客给与孔乙己这个弱者的是嘲笑、羞辱,连最没有地位的小伙计也鄙视孔乙己。老板记着孔乙己,不是出于关心,而是惦记着欠他的几文酒钱。在教学过程中,我趁势问道:“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深恶痛绝吗?”在学生的感慨及哀叹声中,我在黑板上写下:个人的自强不息,人民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强盛的保证。语文教师实施德育,不能靠贴标签,架空分析而应引导学生因文解道,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精力集中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要重视情感的体验、生命的领悟、心灵的对话。在教学关系中,师生间如果能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是最有利的。广大教师能否转变观念,能否一视同仁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能否使学生的权利得到公平的体现和保障,关系到是不是会伤害学生脆弱的心,关系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