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作者为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孙权)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明代杨慎)
3.“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关羽的形象。( 吕布)
4.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是汝南名士许劭给曹操下的评语,认为曹操在乱世中会以奸诈手段取得大权高位。曹操听了这样的评价非常恼怒。( 闻言大喜)
,横行无忌。曹操行刺不成,逃出京师,发矫诏,招募义兵,作檄文,传达诸郡,各镇诸侯起兵相应。曹操大会诸侯,共商讨贼大计,被推举为盟主。(操等共推袁绍为盟主)
,华雄奉董卓之命赴关迎敌。孙坚首战告捷,但因袁术不发粮草,军中缺粮自乱。华雄乘夜偷袭,孙坚败走,得祖茂换帻相救。( √)
,曹操要袁绍乘势追袭。袁绍不肯轻动。曹操自引兵万余追赶董卓,为吕布所败,曹操带箭逃命,被二卒擒住,危急间幸得曹仁搭救,负操渡水。( 曹洪)
,救灭宫中余火,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从井中捞得传国玉玺。于是托疾辞归,袁绍得密报逼问玉玺,孙坚只得承认,但拒不交出,率部离去。( 矢口否认,并许下毒誓)
,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弃而投公孙瓒麾下。他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后与刘、关、张相见,甚得刘备赏爱。(√)
,跨江击刘表。刘表令黄祖设防。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孙坚令诸军伏于船中来往诱之;黄祖军只顾放箭。孙坚待其箭尽,拔船上所得之箭还射之。黄祖大败,孙坚势不可当。( √)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盗贼蜂起。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督邮行部至县,贿赂不成,作威勒令县吏指称县尉(刘备)害民。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问知其故,径入馆驿,揪住督邮头发,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听得,忙去观之。督邮告救,玄德急喝张飞住手。傍边转过关公来,曰:“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从此而去。
西凉刺史董卓奉调入朝后实行暴政。他据兵擅政,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任相国。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资物,践踏百姓,自己每夜入宫,夜宿龙床,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袁绍等联合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董卓乃挟持献帝退往长安,临行焚烧宫庙、居民房屋,劫掠金珠财物,并胁迫洛阳几百万居民一起西行,百姓苦不堪言。到长安后董卓愈加骄横,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筑郿坞,极尽奢侈。
吕布原为荆州刺史丁原义子,董卓帐下李肃以赤兔马为诱饵劝降吕布。吕布见此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有腾空入海之状,有日行千里之能。甚喜,置酒相待。酒酣,李肃以言挑之,并诉董卓倾慕赠马之意,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当夜,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一刀砍下丁原首级。肃引布见卓。卓大喜,先下拜,布纳卓坐而拜为义父。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 “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袁绍率联军往虎牢关讨贼,吕布带铁骑三千迎战,勇不可当。公孙瓒与吕布战不数合即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追赶。眼看赶上,张飞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架隔遮拦不定,力穷而退。三个拍马追赶。八路军兵,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三国(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