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镇规划课件 第五章.ppt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小城镇用地特征
一、小城镇用地的基本概念
小城镇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满足城镇功能需要的土地,
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镇规划区范围但
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镇中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又称建成区,它指各种建筑物、
构筑物和基础设施集中连片的地区,往往是一个闭合的完整形
态,采用一城多镇或一镇多组的分散布局时,也可能由几个相
对完整的集中区域组成。
小城镇用地一般具有下列属性:
1)自然属性
土地是自然生成的,每个区域的土地具有各自的土壤构成、地貌特征和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
一般情况下土地不可能生长或毁失,它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社会属性
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土地已有了明确的隶属,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土地必然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
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社会强力的控制与调节都明显地反映出其强烈的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土地具有一定的生态用途、景观用途和空间用途,并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城镇用地的经济属性主要表现在其在城镇中特定的环境与地点,即区位,表现在土地产生和发挥其经济潜力和经济效益的能力。
如通过人为的土地开发,可以使城镇土地具有更好的利用条件,从而大大提高其可利用性和产出的经济性,并由此转化为建设的经济效益。
4)法律属性
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由于城镇土地具有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和产生经济效益的价值属性,其土地地权的社会隶属须通过一定的交换形式(如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和相应法律程序得到法律的确认和支持,从而使土地具有法律属性。
二、小城镇用地的基本特征
小城镇用地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用地功能的广泛性
相对农业用地而言,小城镇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逐步演变成小城镇土地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小城镇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城镇用地的功能也不断地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2)用地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小城镇土地一旦用于建设,依附其上的建筑物和设施便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其使用功能在一定时期内也具有稳定性。要将这些特定的功能转化为另一种功能或用途时,往往需要较高的经济代价和相应的时间投入。
而且,小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用地功能之间形成了社会、经济等相互关系,改变某一用地的功能,不仅意味着改变用地自身用途,而且也意味着对用地结构及彼此关系的改变。
因而,小城镇用地功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土地使用的适度性
城镇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一般随开发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这是规模效益、集约效益的结果。小城镇由于其自身特点,土地使用强度一般较低,土地使用效益也较差。
有些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土地开发要求,进一步导致土地使用强度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保证适度的土地使用强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是当前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当务之急。
当然,虽然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也不是强度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微观经济学研究表明,随着开发总效益的递增,边际收益递减。土地超强度的开发,还会带来拥挤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也与小城镇的比例尺度不相吻合,影响小城镇空间景观质量。
第二节小城镇用地条件评定与发展用地选择
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条件评定是进行小城镇总体现划的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调查收集各项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条件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小城镇发展用地的选择与功能组织提供科学的依据。
用地条件评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和其他条件(如社会、经济等条件)等三方面()。

城镇规划课件 第五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99 KB
  • 时间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