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2011暑期社会实践
厦门市学前教育相关问题调查
策
划
书
指导老师:刘以榕
申报时间:2011年4月
目录
一、 概念界定 3
二、 选题背景 3
三、 厦门市学前教育现状 4
四、 调查内容 4
五、 调查思路 5
六、 选题意义: 6
七、 可行性分析: 7
八、 调查方法 7
九、 参考文献: 8
十、 团队介绍 8
十一、 研究进度安排: 9
十二、 经费预算: 10
附录一:安全措施及团队成员守则 10
附录二:调查问卷 12
概念界定
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的教育,受教育对象的年龄为0~6,7岁.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在整个学前教育过程中缺一不可。
选题背景
有许多数据证明,我国急需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有许多教训警示,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必须秉承公平与均衡的原则。
“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终于唤来学前教育立法的启动。日前,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早前,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已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关键词,无论是政协委员的提案,还是民间舆论热议,都呼吁政府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公立幼儿园的覆盖范围,并期望能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增加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普及学前教育的前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依靠高学费、高入学门槛的民办幼儿园显然是不可能的。
厦门市政府已把普及和提升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有言道,一份好的计划就等于工作的一半。把普及和提升学前教育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提出刚性要求和具体目标,对于我市加快普及学前教育进程,让全市少年儿童共同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党和政府的温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学前教育现状
致公党厦门市委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公办园仅72所,%,缺口巨大,户籍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能上公办幼儿园的也只是30%—40%,连一半都不到。学前教育发展最好的思明区仅有50%的常住户口孩子能上公办园,湖里区则只有30%。民办园两极化全市“黑园”有近200家
贵的上不起,价格低的,很多质量又没保障,这是不少幼儿家长对民办园的第一印象。民盟厦门市委调查发现,目前民办园办学存在三大状态:一是合格园收费过高;二是不合格园数量多,存在安全卫生隐患,“黑园”大量存在。截至2009年,厦门市正式批办的民办幼儿园有280家,在园幼儿43182人。另外,还有近200所无证办学的幼儿园(俗称“黑园”),。此外,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办学水平较低,不少幼儿园甚至没有配备符合资质的教师和保育员。农村幼教水平低村办园只有“看管”功能
民盟厦门市委发现,目前厦门市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低水平状态,发展状况堪忧。据调查,目前农村幼儿教育以村办园(即村办小学附设学前班)为主,这些村办园办学体制不明,既不算公办又不属民办,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没有明确的编制标准,基本处于“以生养师”的状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起到的只不过是“看管”功能。
而另一个困扰农村幼儿教育的则是教师待遇问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仍是村聘教师,其来源杂乱,学历层次低,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调查内容
1、关于“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1)针对厦门市的特殊性,找出厦门市“入园难”,“入园贵”现象的主要原因。
(2)了解国家及厦门市政府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3)调研这些法规的实际实施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并给政府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4)走访市教育局,了解近年
.厦门市学前教育相关问题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