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语“差生”
---由艺体班英语教学所引发的思考
摘要: 在国家素质教育春风的号召下,各学校纷纷成立艺体班;而实践证明,艺体生的升学率成为高考升学率新的增长点。而这又反过来促使艺体生人数猛增,艺体班的规模扩大。因此,艺体生的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迫在眉睫。作为我校第一届艺体班的教师,我对他们的教学做了一些初步的小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艺体生兴趣资料卡策略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学习场
抓艺体生真可谓一箭双雕:即可使艺体生的升学率成为高考升学率新的增长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准确体现。许多学校纷纷抓住这一契机,把单独编班,我校的艺体处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所谓艺体生,简言之就是指学生中想通过训练“特长”(音乐、美术、体育),使自己专业过关,从而可凭一个较低甚至极低的文化课成绩通过高考大关的学子。其中虽不乏确有艺术天赋或体能过人的立志成为艺体人才的学子,但更多的却是看到了高考过关所需的较低的文化课成绩,且学校也顺应社会、家庭的要求,多考出几个学生,甚至动员了一些“双差生”进入艺体班。
2001-----2002 学年度,学校聘我到艺体处,让我担任高三A\B两个班的英语教学(A班-----高三音美班,B班----高三体育班)。接班前听到了许许多多有关这两个班的“实况报道”: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男教师说:“站在体育班的讲台上特心慌,弄不好怕被抬出来了。
”还有人说:“给这些学生上课,没人听讲,你就当是放羊,看好班,别太出了‘格’就行。”心一下子被这些话搅的七上八下的。怕了?非也。教吧?自己刚从教两三年,因自身素质尚可,加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已取得了些成绩。可第一年教高三就接这样的班,担心坏了自己的名声,毁了自己的前途;不教吧,那就辜负了艺体处领导对我的热望和信任。我有点进退维谷,终于好奇心和乐于迎接挑战的个性占了上风,我调整好心态,开始了走进艺体生的一段心理历程。
站在A班的讲台上,望着台下一位位未来的艺术教育家(个别将成为艺术家),倍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站在B班的讲台上,注视着一个个健康活泼的男孩,顿觉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历史感油然而生。一个周的课下来,我怕极了,怕自己没能力帮他们一把,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了。学生们整节课整节课地闭口不言、哑口无言,使我疲惫不堪。他们无可言,无法言,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因而也就无从言。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似乎只对”I am a boy. I am a girl.”
这样的句子有反应,而对于We should work hard. He worked out the problem 。几乎是第一次,我才由感觉上、听觉上英语差生,接触到了实实在在的差生,甚至是特差生。居然班内一半的学生对初一的知识也是一概不懂,正常的教学活动根本无法进行。
西哲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我通过仔细体察,心理清楚了这么一个问题:让我的学生——艺体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由英语的门外汉转变成英语的忠爱者,似乎是不可能。又转念一想,让所有的艺体生成为英语的精通者,也许是不切实际,也许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我在此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还是比较容易的。想到这,心里舒畅了些,对,首先应该给自己的教学,给自己的学生定好位,找准起点。于是,
论文:走进英语差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