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能源效率差异与合作
中欧能源效率差异与合作(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高增长与低能耗必须兼顾,这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欧能源效率差距甚大,平均而言欧盟能源效率比中国高71>.7倍,但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本比欧盟低得多,节能减排的空间比欧盟大得多。双方基于各自节能减排的比较优势在直接投资、技术合作、理念与政策、CDM项目合作、碳信用、碳排放权国际贸易、碳金融等七个方面进行能源合作的潜力很大,其中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技术转让、CDM项目合作、新能源和碳金融是今后一段时期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能源效率差异合作
2009年11月底中欧第十二次峰会达成的六大文件中,三项都是关于能源环境合作的,即:《启动近零排放碳项目第二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谅解备忘录》、《中欧环境治理项目财政协议》。中欧双方本次峰会特别强调通过加强协调与合作进一步落实《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双方将在伙伴关系框架下,强化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双方欢迎近期就能源问题深化对话。自2009>5年的第八次中欧峰会以来的历次峰会上,中欧双方的能源合作一直是峰会的重要议题。为什么近年来中欧峰会把能源环境作为重要议题并围绕能源环境合作达成这么多成果和共识?中欧能源合作优势互补体现在何处?中欧能源合作有何潜力?今后中欧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与政策重点如何确定?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一、中国高增长与低能耗——鱼与熊掌必须兼得
(一)中国经济必须保持高增长
中国要解决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每年要安置上千万的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经济适度的高增长,高增长是支撑中国巨大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中国长期繁荣稳定的需要。
(二)节能减排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能源资源严重短缺,50%的石油靠进口,石油、%%。中国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节能减排是中国突破资源瓶颈、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而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即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三)中国政府保增长、降能耗重拳出击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将这一指标作为重要的综合考核指标之一,逐年进行考核。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中,有21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目前中央已下达资金中,约一成直接投入了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国政府2009年11月向全球承诺从2005年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采取的实质性行动。同时,通过调结构、促消费确保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在中央关于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得以明确。
二、中欧能源效率的比较
(一)中国能源效率总体呈提高趋势
总体看,中国单位GDP能耗在最近几年明显下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受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限额的约束,但却根据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国家应对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如图1所示,自2001年起,中国能源强度持续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图1 2001—2008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单位:吨标准煤/万元GDP)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二)中国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效是重中之重
从分经济部门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能耗仍远高于其他经济部门;三产服务业和建筑业的能源强度最低且非常接近;农业和批零贸易比三产服务业和建筑业略高;交通运输业和全均能源强度接近,低于工业部门而高于其他四大部门。所以,降低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是有效降低中国整体能源强度的有效途径和重点领域,其次是交通运输业。
图2 中国六大经济部门能源强度(单位:吨标准煤/万元GDP )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三)欧盟的能源效率居全球之首
欧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起步较早,其一体化即从能源一体化起步。1995年《欧盟能源政策白皮书》的出台标志着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实施了三个长期能源政策计划:“欧洲理事会关于1998—2002年能源部门行动框架计划的决定”、“2003—2006年欧洲智能能源计划”,“2007—2009年欧盟能源行动计划”。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