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13年11月订)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宗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突出现代教育特色,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工程,以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具有太和六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创建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促使学校建设成校舍设施全,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并且,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教师、学校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特色校园。
三、主要措施
(一)挖掘潜力,构建校园静态文化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等静态文化资源,努力构建校园静态文化。
1、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是静态文化成果的主要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主阵地。学校要挖掘潜力,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和规划,要在建筑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净化、香化和文化上下功夫,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总之,在校园环境构建上要力求做到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和校园传媒环境的有机统一。
(1)校园自然环境
——校园的统一规划,则是创设良好自然环境的重要步骤和措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融入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在总体构想上要有超前意识,力求目前称一流,长期不落后,使校园各单项建设保持气脉贯通,韵味连绵,功能相配。
——将校园分成教学区、生活区、文化活动区等,教学区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自始至终都要求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体现一个“静”的基调。生活区则应围绕师生的生活来进行设计。
(2)校园设施环境
校园建筑按其效用可分为主要建筑和辅助性建筑。主要建筑是教学楼、实验楼、图书艺术楼等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设施。辅助性建筑主要指学生宿舍、食堂等用于生活方面的设施。校园建筑的设计应尊重历史而不失远见,整体和谐具有创意,功能合理而保持特色。校园建筑文化的主题是校园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和人的思想理念的高度结合。
——设置文化内涵深、艺术欣赏价值高的景观景点等。
——制定独具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书写在校园显目位置。
——悬挂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国、世界地图等在适当地点。
——建设“文化长廊”,营造文化氛围。文化长廊应设立在中心活动的场所。
——校名、校牌、标语、横额要有建筑文化内涵。
——构造功能室文化,根据学校和班级特色,布置办公室、教室、功能室以及楼梯间文化,如“学习园地”、“名人警句”、“格言”、师德师风标语、重要的规章制度、师生的书画作品等。
——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性化标语,包括激励类、提醒类、环保类、安全类、甚至小到一句“走路轻轻、说话悄悄”的文明标语。
——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还可以校园古树作题,树立校园精神。
(3)校园传媒环境
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交流、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学校要潜心开发校园传媒资源,发挥先进的文化传媒作用,构建校园传媒环境。校园传媒主要有书籍、报纸、杂志、校报和现代电化教育设施,包括广播、电视、电脑及各种仪器等媒介。
2、重视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特色
除了优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外,还要注意发掘本校潜力,利用本校品牌,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精品,打造校本文化特色。
——办学理念:浓缩本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用简洁语句表达出来,并书写在校内显目位置。
——名校友事迹:撰写校史册,搜集校友名录,将校史上著名校友事迹作介绍。
——名师风采:定期将优秀教师事迹进行推介,号召师生向优秀教师学习。
——学生风采:定期将学校的“十佳”、“三好”、“优秀团员”、“日常行为标兵”、“学习成绩优秀生”、“科普创作标兵”等作展示,宣传典型,激励后进。
——荣
太和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