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及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限1600字)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 大学生思想的具体表现、特点研究研究多,思想变化规律的实质性研究开展少且深入不够,亟待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当前,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这一研究课题,较多的从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变现、呈现出的特点出发,进行描述性的说明,对于大学生思想规律的具体把握和深刻认识明显不足,以仅有的几篇研究论文为例:①《从思想变化规律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点》,该文基于思想结构假说,从思想存量与变量上去理解思想变化的过程、本质及规律,描述性色彩较浓,缺乏有力的现实解说能力,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鉴性不强;②《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及应对教育研究》,从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心理变化出发,主张从思想适应、发展及成熟三阶段认识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该文从身心成长而不是针对性的思想流变出发,对于思想变化规律缺乏实质性的分析、认识。
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来看,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研究将紧密结合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两课改革等具体实践开展相关研究,掌握与明确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无疑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2. 学生骨干培养方面,多倾向于从管理角度去认识、探讨,系统性研究不足,缺乏与当前紧密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相对应的理论素质培养研究,从内容到载体、方法,创新性不足
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目前多从管理角度将学生骨干作为一项人力资源开展研究和实践,注重具体的使用,在设计学生骨干培养方面又向活动能力倾斜。面对当前在高校不断深入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及各类学生干部培训活动,如何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从教育内容到方法、载体创新,加强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注重和运用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把握影响他们思想流变的因素,从环境培育、方法创新等多层次出发,对学生骨干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素质培养工作,提高效度,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从教育对象—高校大学生出发,把握其思想特点,认识、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规律,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代表的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需要。
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是新形势下应对多方挑战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满足更好开展高校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工作的紧迫需要,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发生正效应变化并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伴随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日渐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相关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特点、内外部要素,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
⑵开展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研究,可以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解说力及实践转化能力。
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新基点的理论创新。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核心价值观树立的有效性及针对性出发,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规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⑴这是在
课题申报草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