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孙庄小学阿福的新衣.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喜欢看吗?
生:喜欢。
师:大家要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交流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活动)
(3)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
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比较好哪?为什么?
生:如果师傅量完再有事怎么办?还是尺子比较好。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人们发明了尺子。·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学生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指名到前面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
师:尺子上都有什么?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
生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生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
(3)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同学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1、2、3、4、5、6……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厘米(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

孙庄小学阿福的新衣.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18-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