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作者】:崔道融【题目】:田上
【内容】: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为了抓住雨水多这一时机,农民半夜就起来耕田,等人和牛都精疲力竭时,天还未亮。
这种没黑没明的劳动,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这诗里写的情景是农民披着蓑衣半夜冒雨去耕田,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天还没有亮,此间辛苦,可想而知。
:聂夷中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作者】李商隐【格式】五言绝句【年代】唐朝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诗文解释】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5.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6.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在山中行走。 :指深秋时候的山。 :小路。
: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 坐:因为。
7.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8.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9.《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0. 《送兄》作者: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11. 作品:游子吟
年代:唐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2.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请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13. 《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诗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诗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
14.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文解释】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中二班上学期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