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一部分
淮安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发展状况
项目现状和SWOT分析
淮安家居建材和食品现状
淮安商业和商业市场发展状况
项目总体定位
淮安现代国际食品城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淮安现代国际家居市场集群
清浦新城商业中心
淮安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南京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
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枢纽,苏北中心规划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北腹地能够辐射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规划城市规模: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50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80万人,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40万人。近期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6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3%;中期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远期到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60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0平方公里;规划中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21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55%。规划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83平方公里。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淮安市加快发展,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人均4046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1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0亿元,是“十五”;二、;。 2010年淮安市批发零售业发展迅猛,全年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突破1000亿,,%,增速位居全省第三。,%,,%。,%,,%。2010年淮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0元,同比增加2034元,%。,位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年均增长12%;人均储蓄存款突破万元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淮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淮安市2010年社会经济状况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规划及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规划。规划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规划远期至2030年。着力把淮安的中心城区打造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1、规划范围:淮安市中心城区,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2、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城市全面完善高速公路环内的城市建设;中、远期,城市跨京沪高速公路向东发展,跨淮盐高速公路向南延伸。
3、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三轴、四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三轴,即东部新兴产业发展轴、中部城市服务功能轴和西部特色产业发展轴;四带,分别为盐河现代物流产业带、古黄河生态功能带、里运河文化景观带和苏北灌溉总渠田园风光带;多组团:分别为中心组团、淮阴组团、清浦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楚州组团、黄码组团和南部组团。
4、综合交通规划:疏通并提升对外交通,建设铁、航、港等多条渠道,在铁路上形成衔接新沂、连云港、盐城、扬州、南京和宿迁的铁路运输网络。在各个城区建立公路客运与货运枢纽,局部调整省道,规划4条快速公共交通(BRT)线路;规划3条轨道线路。从海陆空三个方面全面规划全市,使之成为交通枢纽。
本项目位于规划中的市级商业中心板块
淮安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2010年,,%。
2011年6月淮安现代国际新城定位规划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