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
系主任: 刘世元
批准日期: 二〇一七年九月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报关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属类:必修课
课程学分:8学分
参考课时:124
适用专业:港口与航运管理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海关概论
后继课程: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货运实务
职业资格(或职业工种):报关员资格证
课程部门:现代传媒与艺术设计系
制订:《报关实务》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
团队负责人: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二、课程目标 2
(一)总体目标 2
(二)具体目标 2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8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9
(一)教学建议 9
(二)考核评价建议 9
(三)教材编写建议 10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1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3
五、其它说明 13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报关实务》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的课程,主要学习报关专业知识、海规海法、商品规类、报关程序、税费计算、报关单的填制与改错等内容,是报关货代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
《报关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本课程前接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海关概论》,后续课程主要有:《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货运实务》,本课程对前接和后续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学中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本课程及本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并围绕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目标岗位群对报关知识的实际需要,坚持“必须,够用”、按学生可接受程度来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构建以对外贸易、关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关法为指导,结合集团公司及外经贸行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对外贸易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通关实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业务技能标准构建其能力标准。
(一)在教学中,包括每一个项目中有关报关流程的设计、案例讨论、进出口税费的计算、报关单的填制与改错等,使学生对进出口报关业务进行深入掌握。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练习,要求熟悉不同的贸易环境下的业务操作。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功效提高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由于本课程本身就属于实务性的课程,应该更倾向于实践教学,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做,学习每一项目驱动后要学会一项技能(或技能的某一个方面),或者学生的某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实现,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讨论和分析、手动制表、小组研讨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具备从事报关货运实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报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一定的报关操作能力,成为新世纪高等职业报关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了解报关基本概念;
(2)熟悉报关单位的种类;
(3)熟悉海关的管理体制和基本职能;
(4)了解我国对于不同货物情形下的外贸管制政策;
(5)掌握进出口货物的分类及其报关的基本程序;
(6)熟悉关税核算和报关单填制的基本方法;
(7)懂得常用的实用报关英语。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具备报关各环节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
(2)具有报关单填制和常用外贸业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3)能够对商品报关实例进行分析评价、正确计算进出口税费;
(4)能够将所学的通关实务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报关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一)学习目标
;
2 .掌握海关的权利和监管业务的实施;
3 .熟悉我国外贸管制政策和报关业务程序;
4 .掌握一般和特殊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5 .能熟练计算各种进出口货物税费。
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