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宋氏正骨科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9例,采用手法、牵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临床疗效卓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颈椎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电脑处理信息化和电子游戏机使用频率的增高,椎动脉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sis of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在临床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长。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0年内,该病将在整个脊柱病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成为骨、伤、针、推科临床的重要疾病之一[1]。笔者跟随老师在临床治疗中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9例患者均为我院宋氏正骨科2013年1月~2013年3月门诊就诊患者,男14例,女25例,年龄30岁~71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个月~10y。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头痛、头晕、耳鸣,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晕倒;②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体压痛,排列不整齐;③有慢性劳损史,感受风寒或头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X线摄片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屈异常;⑤脑血流图或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TCD)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年龄≥30岁者;治疗前一周内停用一切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①不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除外颈椎管先天性狭窄,颈椎肿瘤,颈椎结核,椎动脉解剖异常、畸形,眼源性疾病,美尼尔病,内耳听动脉栓塞,中风先兆,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③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一周内接受任何药物的内服或外用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治疗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
俯卧位牵引拔伸按压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先由肩-下颈椎-中颈椎-上颈椎-枕顶,行放松按摩后,一助手双手分置患者双肩向下牵引,另一助手一手置患者下颌,一手置患者后枕部拔伸牵引,术者站于患者患侧,双手叠掌自颈背部逐渐向上按压,并嘱患者配合术者按压节奏呼吸,力求重建患者颈椎生理曲度。3次/周,10d为1疗程。
仰卧位颈肩头面调理手法
仰卧位由印堂-百会(开天门)-缵竹-前额-眉弓(抹双柳)-太阳-睛明-眼球-听宫-耳廓-山根-鼻弓-素廖-迎香-颧廖-颊车-人中-上唇-地仓-承浆-下颌-颊车-颈侧-缺盆-中府-肩井等顺序,3次/周,10d为1疗程。
牵引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平枕,枕颌带固定,牵引角度15°~30°前倾位,根据颈椎间盘突出的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角度治疗。牵引时间30~45分钟为宜,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5~
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