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2009-07-14 21:21:18)
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和谐社会”,这种思想正合《易》理,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经”《易经》所提倡。在经文、《彖》辞和《象》辞中,多有讲述,现摘录解释如下:
 
一,并于和谐的定义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注解]:乾,天;指自然界。“各正性命”,各自正常的繁衍生息。太,通大,非常。和,和谐。“利贞”引为原卦辞的“元亨,利贞”,贞,固;物之坚固,引为难,艰难。
[译文]:大自然的法则,是变化的,其目的就是促成世上的各类物种都能独立地适应环境,正常的繁衍生息。通过变化,并给他(它)们相互结合提供保障,使他(它)们在自然界的生存中非常和谐,这就是各类物种“宜于战胜艰难”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因。
 
《》讲述的是生存的和谐,是芸芸众生在“同一片蓝天下”繁衍生息。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注解]:顺动,动作协调、行为和谐。过,过失、过错。忒,偏差、差错。刑罚清,意为社会公平。豫,娱乐。
[译文]:由于天地运行得非常和谐,日月东出西没才不会有错,四季分明也不会出现偏差;圣贤之人以和谐之举,治理社会,社会就会没有邪恶而非常公平,使百姓拥护。由此看来,娱乐活动所表现的动作和谐,在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意义很大呀!
 
《》是借娱乐活动,人们的动作和谐,如舞蹈,来论述自然和谐和社会治理和谐的。在《》中,再次对此观点进一步论述: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译文]:日月凭借于天,才能永放光辉;寒去暑来,由于四季不断变化,才使世上万物繁衍不止。圣贤之人能长久的遵循自然规律,使大自然和谐,而天下就会演变为祥和、繁荣的社会。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注解]:刚柔,在自然界谓阴阳;在人事上,谓强、弱或勇、智;在。人文,社会之像。“文明以止”,止,至;引为达到、实现。
[译文]:阴阳交错,构成五彩缤纷,万物斑斓的大自然;刚柔相济,构筑了纷纷攘攘的人类社会。要实现的社会文明,就是一个没有邪恶、纲常有序、诚信互动的和谐世界。审视大自然的和谐,可洞察到四时变化,万物更叠之规律;审视社会的和谐,可洞察到人类发展与演变之过程,并能促成其进步。
 
《》讲述的是构成和谐的双刃剑。“刚柔”不仅适合一个国家的内政,也适应其外交。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得不到提升,就没有自立世界之林的能力,他人就不可能“平等待我之民族”,岂能在国际关系中取得和谐。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
[注解]:感,于自然界谓感应,于社会人群,谓感化或情感;于男女,谓爱情。
[译文]:在自然界,天地感应,阴阳结合,而生成天下万物。在社会上,圣贤之人以高尚的品质感化人们,而人们都去学安,社会和谐。审视一下男女之间的感情,在自然界,在社会万物中都能显现出来。
 
《》讲述的是和谐的思想基础。我们现在所讲的“执政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8-06-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