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半个多世纪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从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忧患意识。从此之后,中华民族开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断探索。如抗争、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俄侵略西北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林则徐、关天培抗击英军
洪秀全、李秀成等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黄海大战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俄侵略西北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略
侵略战争反抗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参加国家
英国
主凶:英、法
帮凶:俄、美
日本
八国
中国的反抗
林则徐、关天培的反抗
太平军抵抗洋枪队
邓世昌等英勇抗击
义和团的抵抗
结果
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战败,火烧圆明园,条约
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打开中国市场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中国的禁烟运动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侵略
事件
时间
主要条约
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俄侵略西北
19世纪60-70年代
略
中国西北边疆面临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反抗
事件
代表人物
代表事件
精神体现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关天培
林则徐广东积极防御抵抗. 关天培虎门之战壮烈牺牲
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
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
李秀成
领导太平天国将士抗击英法联军、洋枪队,青浦战役、慈溪战斗击毙华尔
英、俄侵略西北
左宗棠
军民配合收复除了新疆以外的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大战抗击日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略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日本制造大屠杀: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三、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背景原因
条约内容
历史影响
主要特点
鸦片战争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
赔款、禁反帝、拆台护路、划定使馆界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设工厂,资本侵略加剧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统治工具
割地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赔款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八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