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我为你动容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是这样写到的: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在凤阳,了解沈浩的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这是一位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的好干部。只要是对小岗发展有利的事情,无论多么难,他都要坚持干下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的鞋子本来可以不沾上这些泥土的,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不来小岗:那时已经86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年仅9岁的女儿需要父亲教导,工作忙碌的妻子需要体贴关心。他也知道,小岗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依然不够好,村民们渴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盼望有人能够挑起“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重担。作为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沈浩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六年来,沈浩为带领着小岗村做了太多太多的事。2004年,沈浩依托已建成的80亩葡萄示范园,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育壮大葡萄特色产业,办起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优质葡萄发展到600多亩,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葡萄已成为小岗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人均增收2000元。 2006年年初,沈浩从安徽科技学院首批引进3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先后成立蘑菇、葡萄等产销合作社,不仅给村民们带去先进理念,推广种养技术,也解决了销售难题。同年,沈浩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全村1800亩耕地,扣除前些年办的400亩葡萄园,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 2007年,沈浩争取来资金,全村每户发两万元加盖2层楼房,修复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当年,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2008年6月,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
09年,沈浩的任期又要结束了,全村人第三次按下红手印,但这次沈浩却没能如愿留下来。就在2009年11月6日,就在他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前一个月,就在他的妻子、女儿、还有92岁高龄的老母亲期盼着全家团聚的时候,他却因为积劳成疾猝然离世,长眠在了小岗。安徽省财政厅发出《关于确认沈浩同志为因公牺牲的决定》。《决定》写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将届满时,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下,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6年来,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扑在了小岗村;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为人民谋利,甘当人民马前卒,站起来是一座雕塑,倒下去仍然是一座丰碑的他——沈浩便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身为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的他,用自己的毕生来践行着一个中共党员的信
马克思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