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衡量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它是许多种(几百种)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它是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选定计算指数的商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等。
3、GNP折算价格指数,它是全部GNP的价格指数。公式为:
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的程度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就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即:
可见,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分类
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①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②奔腾的(或急剧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③超级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的比率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①、未预期到得通货膨胀。
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结果。
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它包括: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可引起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膨胀极大地损害了固定收入者。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4、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5、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主要是指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下降。
3、超级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崩溃。
第四节失业的描述
一、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和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一个社会的劳动力就是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