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的方式、方法)
和教学方面(如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建议,注意要具体、可实施。
总体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可用图表说明),例如,是否需要分组,采取何种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