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协调规划
——珠澳跨工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韩佩诗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未期,澳门出口加工业的衰落给澳门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在
业界的建议和得到澳门政府与中央的支持后,为扶持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因此通过区域空间协调规划,
选址于与澳门一河相隔、形成一河两岸地理格局的珠海市,开发“一国两制”下国家首个跨境工业园区。
珠澳跨境工业区发展已达 10 年,当中历经了外围全球经济改变以及园区原构思的“封闭式”一个园区的
设计至开园运作时的“两个园区”运作,这对于园区企业持份者以至两地政府带来不少挑战。本文通过
分析珠澳跨境工业区在发展中所面对的主要障碍,从国家通过特殊政策推动区域跨境协调产业发展,审视
了跨境合作规划至实制投入运作时所面临的差异与不足,结合园区内持份者多年来就跨工区优化和提升的
的意见和建议,当中对大珠三角地区推进中的合作项目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区域空间协调规划;跨境合作;产业转型;创新合作模式
引言
在全球化下,城市与城市间的竞争在所难免。这对于有限的人力、土地、能源、资金等
的生产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除了激烈的竞争,城市间的合作亦成为近代城市研究和城市
发展和管理中的其中一个焦点,国外不少文献研究指出,城市之间可通过合作以作为提高彼
此之间的竞争力(Heeg et al, 2003) 。
而在中国,发展跨区合作项目所进行产业协作,其中包括建设跨行政区的产业共建区,
如沈阳与抚顺、西安与咸阳、郑州与开封、乌鲁木齐和昌吉、太原和榆次(王鹰翅,曹滢
2010)。而位于大珠三角区域西岸的澳门亦于十年前启动了跨境工业区的发展。当中的过程
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一国两制下所带来优势以及因经济转型而促使产提升,这十年的
区域空间协调规划经验可作为大珠三角地区于跨境发展的项目的借鉴。
澳门 90 年代因工业转型,经济不景气等影响,2000 年失业率上升至 %的高位,失
业问题持续困扰澳门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而学者的研究显示当年澳门的失业问题存在很强的
结构性,与劳动力供需有关(陈守信 2003) ,当时的失业人士为较低学历的劳动阶层。80
年代澳门出口加工业(以成衣为主) 由占近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至 90 年代末
比重滑落至不足一成(见表 1)。按当时经济形势,澳门成衣制造业的生存问题,以及其所
造成的失业情况下,为了扶持澳门经济发展,解决 2005 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制
1
造业界建议“跨境工业区”的概念,通过把生产线迁移邻近澳门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澳门产品在失去配额保护下在全球市场的生存空间,同时提升珠澳生产经济动力,故此
珠澳跨境工业区(下面简称跨工区)构思早于 2002 年提出。
珠澳跨境工业区的诞生
澳门与珠海一河相隔,形成一河两岸的地理格局。于 1999 年回归国家后,澳门与珠三
年份金融保险业建筑地产业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合计
1981
1983
1985
区域空间协调规划--珠澳跨工区发展回顾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