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第一周:《大学》之道。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大学》之道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学》,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二周: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内容:《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三周: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内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四周:中庸《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内容:《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诚之者,人之道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做人要诚实。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之者,人之道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五周:中庸《道不远人》
教学内容:孔子《道不远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道不远人》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如果人坚守的道离大家很远,那就不能称为道了,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道不远人》,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国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