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 音乐论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_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2011年3月,东省单县朱楼村农民朱之文“意外”亮相东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海选现场,他身穿绿色的军大衣,带着浓郁的本土风味,和杨洪基声音极其相似地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节目一经播出,点击率立即达到上百万,各地电视台也纷纷邀请“大衣哥”做节目。不到半个月,“大衣哥”朱之文便完成了从“无名小卒”到知名达人的重大转变,如此快的成名速度,足以让数以万计渴望成名的音乐人羡慕。
一般草根摇身变成草根明星后,从物质条件到精神条件都能得到较大的改变。旭日阳刚组合成名以后,笔者看到网上有一个段子,说如今北京的地铁里满是“农民工歌手”,他们都想复制旭日阳刚的成名神话。而“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笔者了解到,又有一大批的农民参加草根选秀节目的报名,他们对“大衣哥”的一夜爆红也是眼热不已。
草根音乐文化现象是伴随着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网络传媒的日益成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价值审美的潜在变化在民间产生的文化多样性现象。草根音乐文化和高高在上的高雅文化不同,它们是由特别时期,由特殊的个人群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某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形式,在音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附属文化、插空文化和文化多元”现象。草根音乐文化具有一般平民音乐文化的文化属性,隶属于没有特定标准和一般规律可参考的民间地方特色音乐范畴,是一种多变、善变、易变的动态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草根音乐文化”形势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一方面来看,草根音乐极大丰富了人民大众的音乐视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民大众对文化多元方面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艺术层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相对主流高雅音乐而言,确确实实有有益补充和发展丰富作用以及“雅俗同赏”功用。当然,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讲,草根音乐对主流音乐的普及和弘扬确实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近10余年以来,在草根音乐文化异军突起、文化潮流兴盛的背后,网络、传媒成为背后最有力的推手,它推动了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大众化、草根化及平民化。随着网络、传媒的飞速前进,“草根音乐文化”也被快速放大,成为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异军突起的一个音乐群体,他们的飞速成长,是网络信息传播时代的一个重要显性特色,草根音乐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层人群所关心。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走进所谓的“娱乐圈”,民间草根小人物的成功成为公众追捧、效仿和学习的榜样。现如今,不为人知的草根音乐文化已经悄然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别样标志。
“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ts”翻译成大众的、乡村地区的、基础的、根本的。但从各种刊物来看,日常生活中的“草根”的真正含义远比这里的诠释形象丰富得多。它有两个特质:一是顽强。天生带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是广泛。散布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和角落。实际上,“草根明星”是个矛盾体,一是表明明星的出身是草根,二是草根一旦成为明星就无法代表草根。把这两个差别很大的词生硬地捆绑在一起,很明显是一种扭曲,因为“草根”蜕变成“明星”,就已经丧失“草根”本性了,摇身华变为精英群体的一员,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华丽转身,可想而知,“草根”自然也就代表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 音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