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锦屏中学教师论文集.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前言
锦屏中学是一所拥有19年办学历史的年轻的初级中学,历年来,锦屏中学领导班子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办学思路,不断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抓科研,在科研中要质量,并且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发展迅速,在峨山县初级中学中,率先进入“云南省初级中学一级学校”的行列,并多次受到县教育局、县政府和玉溪市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
近年来,锦屏中学顺应教育改革大潮,狠抓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针,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练兵和教学比武,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成为锦屏中学一大办学特色,2002年被玉溪市教委评为“玉溪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出路,教育科研是学校振兴的前提,《锦屏中学教师论文集》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顺应历史潮流诞生了,她是我校教师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总结,凝结着广大师生的汗水和智慧。这些文章,都是锦屏中学教师近年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现在我们把她精选汇编成册,以供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不断提高。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又是初次尝试,疏漏和错误再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我校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为锦屏中学再上台阶锦上添花。
2004年2月
目录
语文教学应在求异中创新 - 3 -
快速阅读一、二、三 - 5 -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7 -
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 10 -
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 12 -
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培养 - 16 -
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 20 -
浅谈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 22 -
浅谈“低起点、多层次”课堂教学结构 - 25 -
注重数学语言教学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 29 -
初中学生数学课外活动初探 - 33 -
数学目标教学中“导学达标”设计的几点看法 - 36 -
小议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38 -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 42 -
单词十大记忆法 - 44 -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 - 50 -
运用电教手段实现初中英语课的美感教育 - 53 -
目标教学的新思考 - 56 -
情感是“政治”的生命 - 60 -
剖析初中生解答物理问题的五大思维障碍 - 62 -
开放物理实验室,拓宽学生实践空间 - 66 -
目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 69 -
“实验研究”三则 - 71 -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究 - 73 -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的冷思考 - 76 -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79 -
初中体育教学民主管理体制的思考 - 81 -
关注主体立足实践重视过程 - 86 -
试谈初一新生的转化工作 - 88 -
语文教学应在求异中创新
段正文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以及答案的多寡不同,思维可以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是遵循统一模式,有范围、有唯一方向和封闭性,用现成的方法获得确定的结果。求异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从而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无一定范围和方向,是开放式的,有标新立异的特点。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由于现在的教学活动大多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再加上教材的统一、教法的单一、“参考答案”的束缚,学生的求同思维有过之而无不及,求异思维则严重萎缩。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而求异思维则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一代,语文教学必须拓展学生求异思维的空间,在求异中创新。
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采取字词求异、篇章求异和延伸求异的方法。
一、字词求异
字词求异是指根据课文语言材料,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多方寻求答案的思维训练。其思维过程的流畅性和新颖性取决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和基础的掌握程度,它不但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沟通,也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写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可提问学生,上一句的“踱”,可以用“走”、“行”、“步”等词替换吗?“踱”描写出哪种身份的人的生活情态?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在这篇课文中,有的词表现出人物在不同

锦屏中学教师论文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551 KB
  • 时间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