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情景交融写作方法。
3、继续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16课《草原》(板书课题)
请问你们的家有在内蒙古草原的吗?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 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
4、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描写草原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你们仔细听并发挥想像,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听
5、歌曲就听到这里。现在请同学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说。。。。。。
6、大家说得很好。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风光,课文哪一段作了详细描绘?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2、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3、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4、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非常”、“很”“多么”)。
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表达的感情变了?
5、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相机播放《蓝蓝的天空》)
6、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 心情开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7、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大草原都是绿的。大面积都是绿的。
8、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9、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
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
《草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