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服务于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的途径
摘要: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亟待重视,对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需要政府企业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非政府组织(NGO)在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中具有公益性、独立性、专业化、灵活性的服务优势。NGO可以通过对未成年人直接服务和影响其他组织或人员达到调节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矫治的目的。
关键词: NGO; 未成年人; 非刑罚处置; 服务; 途径
中图分类号: D9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1)04-0106-03
An Approach to the Role of NGO in Non-penalty Treatment to Juveniles
ZHOU Jia-ming , YANG Yan-ling
(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Non-penalty treatment to juvenil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should try their best. NGO has some superiority in public interest, independent, specialization and flexibility. NGO can carry its point by serving to Juvenile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Key words: NGO; juveniles; non-penalty treatment; service; approach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从保护未成年人和国家人才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施非刑罚处置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违法犯罪少年普遍采取少年福利制度,随着刑事政策上的科学预防理论与反标签化的兴起,依靠社会力量处置违法少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后,各类非政府组织(NGO即non-anization,称为非政府组织)逐渐活跃于各国违法犯罪少年非刑罚处置的舞台,成为违法犯罪少年援助的重要力量。我国于2002年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将社区作为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基础平台。但单一的处置主体不能有效发挥非刑罚处置的效果,社区及其他NGO尤其是专业的NGO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功效。本文以NGO的作用为视角,探讨了NGO服务于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的途径。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非刑罚处置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1月19日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00年到2005年我国整体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其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尤其严重。而青少年犯罪当中,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2000年全国判决的未成年罪犯为41709人,2001年为49883人,2002年为50030人,2003年为58870人,2004年为70086人,每年持续上升,五年间上涨68%,其上升幅度远远超过青少年罪犯及全国罪犯总体。报告同时预测,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将更加严重。
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式,政府和理论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央层面,中央综治委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特别重视实证研究和决策咨询、预防犯罪理念日益与国际接轨以及确立了社区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平台。地方层面,各地司法部门和理论部门在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的司法实践中,成果丰硕。2001年石家庄长安区检察院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试行社会服务令,开始了在审查起诉对未成年犯罪人恢复性司法的探索。2002年英国救助儿童会开始与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合作,在云南、上海等地试点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确立了以推行司法分流为主要工作,以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志愿者工作、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支援的项目试点。200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院少年法庭更是大胆改革未成年人审判方法,创造出了爱心“三帮教”式的审理方式。2007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创设了义务劳动代替罚金这一全国首创处罚方法,让犯罪的孩子们到没有物管的社区从事保洁工作,以劳动量折抵罚金;2009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昆山成立了首个外来未成年犯的少年保护处分基地。2008年苏州中院开始探索构建爱心企业为核心,以司法帮教为主轴的“保处基地”,动员社会力量营造符合法律规定的监护、帮教条件,使外来未成年犯得以平等
最新交通标志大全-交警手势大全-交通标志和交警手势图解-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图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