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慎思后行,加强项目风险管控
文/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魏飞陈军杰
“EPC”是“设计、采购、施工”的英文单词(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也称交钥匙工程(Turn-key)总承包,是指由一个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建设过程、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工程造价等,是目前国际工程承包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承包模式,与国内通常采用的“设计—采购-施工”各个环节分离的施工承包模式相比,对于承包商要求更高,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控制造价和工期,这一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主所接受,目前在一些以工艺流程和设备安装为主导的工程领域被普遍采用。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EPC合同是一种业主以比较固定的合同价格在规定的工期内要求承包商交付“指定功能的成品”的合同,与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相比,业主对合同的履行过程所进行的干涉很少,但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绝大部分也须由承包商承担。
对于承包商而言,虽然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较大,但相比较目前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动辄十几个点的下浮,如果承包商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高超的管理能力、严格的风险管控,就有获得较高利润的机会。
本文将重点研究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的各类风险及防范措施,供读者共飨,以拋砖引玉。
一、承包商应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在承接EPC项目时应量力而行,慎接工程
,由于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全部委托给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对于业主而言,其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得到了很好的固定。而对于承包商而言,其风险就相对较大,这也就要求承包商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
1、通常而言,EPC项目需要承包商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承包商具有顺畅的企业融资能力和渠道,以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2、由于承包商在EPC合同模式下,不仅负责传统施工总承包中的施工,还要负责设计、采购等,这就需要承包商能够有效地统筹安排,控制工期和造价,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承包商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集中体现在对项目有效的运营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严密的营运管理程序、简约的运营渠道、严控运营成本等。
因此,承包商在承接EPC项目时,应首先考量的是自身的能力,慎思而后行,切勿盲目上马而导致自身处于极大的经营风险中。
二、承包商应对招标文件及业主提供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尤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考察,并在合同中明确业主责任,以预防造价风险
采取EPC合同模式的工程项目通常由业主根据项目的功能描述书以及有关的要求和条件说明进行招标,这种招标也称为“功能性招标,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所提出的仅仅是工程项目的基本指标,并非详细的技术规范,承包商因此而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承包商应对
招标文件及业主在其后供应的全部资料和数据信息均进行复核,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或属于承包商无法复核的情况,否则,业主对此类文件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以FIDIC银皮书为例,该文本中未明确约定业主对其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承担责任,显而易见,以FIDIC银皮书为代表的EPC合同将EPC工程项反目履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绝大部分风险都分配给了承包商。
那么,承包商对此应如何防范此类风险呢?我们认为作为承包商
EPC-慎思后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