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两种不同标准的液限试验.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先说一下关于土的分类和液塑限试验的问题。
(1)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各个行业都从前苏联引进了规范,细粒土的分类对地基土用塑性指数分类作为填筑材料用粒度成分分类;液限试验——76g圆锥的lOmm沉入深度,塑限——搓条法;塑性指数大于17为黏土,7 -17为亚黏土,0-7为亚砂土,各个行业的分类界限相同,土的名称有些差别,如黏砂土、砂黏土、垆坶等。
(2) 分类方法开始变化。20世纪70年代,建筑地基规范编制时,对黏性土的分类改为现在的界限,划出了粉土一类,其他行业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但试验标准没有变化。
(3) 试验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为了将美国的统一分类法引人我国,把美国的碟式液限仪的结果等效为锥式仪,出现了两种规格:一种是76g圆锥17mm的沉入深度;另一种是100g圆锥的沉入深度20mm,都认为自己是符合美国标准的。对塑限试验,也改用圆锥沉入的方法,但这并不是美国的方法,我国出现了两种规格的联合测定仪。
什么是美式的碟式液限仪呢?如图4-4所示,当手柄转动一周时,土膏碟下落一次,在落碟时的振动作用下,槽逐渐闭合,当闭合的长度为13mm时,就结束试验,记录落碟次数并测定土膏的含水率。改变土膏的含水率,记录每次试验时的不同的转动次数,以落碟的次数为横坐标(对数) ,含水率为纵坐标,绘制如图4-5所示的流动曲线,在曲线上截取落碟次数为25次的对应含水率即为所测定的液限含水率。
(4) 分类方法的继续变化。20世纪80年代,一些行业的规范将土的分类方法改为塑性图方法,土的名称大幅度地变化,出现了一种土能定为好几个不同的名称,同一个名称的土可能实际上不是同一种土。
(5 )新的定名方法产生的问题。土的名称就像人的姓名一样,仅是一个符号,并没有太大的道理,但如果一个人改

两种不同标准的液限试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68 MB
  • 时间2018-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