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商贸中心发展规划
一、开县社会经济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坡与川东平行岭谷的结合地带,东临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开江县接壤,北与四川省宣汉县和本市城口县毗连。开县县城海拔168米,新县城海拔平均182米(与旧县城相连),距重庆市区340公里,距万州港77公里(2006年万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为33公里),距达川火车站153公里,距梁平飞机场130公里,距云阳县城84公里(开云路改造后为70公里)。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重庆直辖前开县属四川省万县市管辖,1997年重庆直辖后开县由重庆市直管。2003年,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辖28个镇27个乡1043个村59个居委会(2004年合并为448个村、60个居委会)。2003年,(),;%。
(三)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县域四面环山,自然界线分明,属山岭重丘区,地貌特征为“六山三丘一分坝”,海拔134米至2626米。境内主要河流有东河、南河、浦里河、彭溪河、桃溪河,。诸河总汇小江,流经云阳双江镇而入长江。开县属亚热带内陆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极端最高气温42℃。全县耕地112万亩,%,生物种类繁多,物产富饶,有野生动植物1800多种,栽培植物550多种,饲养动物58种,,地下矿藏已发现24种,、石灰石186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100多亿立方米。
全县有自然旅游景观56处,以峡谷、山水、森林为主,如凤凰山风景区、一字梁风景区、洋泗峡风景区、温泉溶洞群、南山森林风景区、雪宝山森林公园等;人文旅游资源33处,以纪念馆、古庙、古寨、遗址为主,如刘伯承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大觉寺、南雅大佛、威灵寺、云盘寨等。
(四)人文历史。开县历史悠久,建县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至今已有1788年历史。初名汉丰县,西魏易名永宁县,隋开皇末改为盛山县,唐武德元年改称开州,明洪武六年降州为县,始名开县并沿用至今。开县文风蔚盛,人才辈出,是近代著名的举子之乡和刘伯承元帅的故乡。明清时代知名人士甚多,民国时期有潘大道、潘大谋、唐宗尧及抗日英雄王润波等。有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等。
(五)商贸历史。开县城镇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置城设县,由于县城处于三河交汇位置,开县便很早就成为川东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早期商业以盐、药材、皮毛、山货为主,近代粮油、煤炭流通量大。开县历代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是连接下川东与西安的重要陆上通道和物资集散地,使商贸流通成为开县的重要传统产业,曾有“金开银万”之说。
(六)县情总体特点。一是人口大县。,居重庆市第2位;二是资源大县。境内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种类繁多;水能蕴藏量、地下矿藏特别是煤炭、石灰石、石膏、天然气等储量很大,天然气属国家大气田之一;三是农业大县。粮食、柑桔、油桐、山羊和油菜、生猪、药材等被列为国家、省(市)级商品生产基地。四是移民大县。开县是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方案的重点淹没县,具有淹没面积大、淹没区人口多、淹没时间集中、农村移民安置容量小、淹没损失大等显著特点。县城属于全淹全迁。五是贫困大县。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新一轮国家扶贫重点县。在三峡库区的21个贫困区县中,除万州区外开县是人口最多的贫困县。2003年,%,%,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七)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
1、开县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水平比较
(1)经济发展现状水平的对比分析。开县与全市人均水平的对比如表1,数据表明开县经济整体水平与重庆市平均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人均GDP分别为14397元、8127元和5106元,开县人均GDP比都市经济圈少10915元,%;比渝西经济走廊少4645元,%,差距都很大,比三峡库区经济区少1624元,%,差距也较明显。
表1:2003年开县与重庆市主要平均经济指标对比表
比较项目
重庆
开县
开县比重庆
低(元)
低(%)
人均GDP(元)
7207
3482
3752
人均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元)
663
133
530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元)
4055
1628
2427
人均全社会消
渝东北商贸中心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