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从我们中国人的Where is the book?到美国人的what is a book ?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 what is a book。
第二, 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 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比如, I love you, 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 you 换成 her,my mother,them 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 love 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 love. 如果替换为 I want to kiss want to hug 've a crush on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 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 that is love,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第三, 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美国人说"我向雪山走去",中国人就会说"我从雪山走来"。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住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我们听评书常说,欲知后事好何,请听下回分解,中国人很认可这种压轴戏、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国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把收音机砸了:我听的就是 what happened, 但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还要让我下回再听, 岂有此理!因为美国人在时间上描述时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以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外永远也理解不了,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我认为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 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不仅汉语没有说得越来越糟,而且英语也没有说得越来越糟。
第六, 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岐义?就是因为"猜测"。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国学生如果能做到这六点,用很短的时间肯定能学好口语。
再说说英语语音的问题吧。我们中国人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象一个native(本地人),只要我们的发音不至
聪聪英语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