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动重合闸
第一节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它的基本要求
一、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大多数是送电线路的故障,其中架空线路的故障率最高。架空线路故障大多是“瞬时性”的,例如由雷电引起的绝缘子表面闪络,大风引起的碰线,通过鸟类以及树枝等掉落在导线上引起的短路等。当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自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被移开或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是“瞬时性故障”。对于由于线路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或损坏等引起的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因为在线路被断开后,它们仍然存在,此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线路会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
由于架空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的概率很高,因此,在线路被断开后再进行一次合闸,就有可能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在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了自动重合闸装置(缩写为AR),即当断路器跳闸之后,能够自动地将断路器重新合闸的装置。
在线路上装设重合闸装置以后,由于它不能够判断是瞬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因此,在重合以后可能成功恢复供电,也可能不成功。用重合成功的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来表示重合闸的成功率,根据运行资料的统计,成功率一般在60%~90%之间。
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技术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这对单侧电源的单回线路尤为显著;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而且重合闸的投资很低,工作可靠,因此,在架空线路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将使电力系统再一次受到故障的冲击,并可能降低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要求断路器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切断短路电流,会使其工作条件变得更加严重。因而,在短路容量较大的电力系统中,这些不利的条件往往限制了重合闸的使用。
二、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当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遥控操作断路器跳闸时,或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而跳闸时,自动重合闸装置均不应该进行合闸动作。除此以外,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时,自动重合闸装置均应使其重新合闸。重合闸动作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应根据电力网络结构和线路的特点确定具体的重合闸方式。一般情况下,110kV及以下线路均采用三相重合闸装置;对220kV线路,满足上述有关采用三相重合闸的要求时,可装设三相重合闸装置,否则装设单相重合闸或综合重合闸装置;330~500kV线路可装设单相重合闸或综合重合闸装置。
(2)在满足故障点去游离(即介质恢复绝缘能力)和断路器消弧室以及传动机构准备好再次动作所需时间的前提下,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时间应该尽量短,以使用户的停电时间相应缩短。~。
(3)自动重合闸装置应具备与继电保护装置密切配合的条件,以提高和改善保护技术性能,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以前或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加速故障的切除。
(4)在双侧电源线路上实现自动重合闸时,应考虑合闸时两侧电源的同步问题。
(5)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一般自动重合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不应该再动作。
(6)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后应该能够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对于雷击机会较多的线路,为了发挥自动重合闸的效果,这一要求更是必要的。
(7)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操作机构中使用的气压﹑液压降低等)时应闭锁自动重合闸装置。
第二节三相自动重合闸
一、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重合闸
三相一次重合闸的跳、合闸方式为无论本线路发生任何类型的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均将三相断路器跳开,然后重合闸启动,经过整定的时间后,发出合闸命令,将三相断路器一起合上。若是瞬时性故障,因故障已经消失,合闸成功,线路继续运行;若是永久性故障,继电保护再次动作跳开三相,不再重合。
为了能尽量利用重合闸所提供的条件加速切除故障,通常采用以下两种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
即在重合闸动作之前加速保护的动作,简称“前加速”方式。如图6-1所示的网络接线,假定在每条线路上均装设过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按阶梯型原则来配合。因而,在靠近电源端保护1处的时限就很长。为了加速故障的切除,可在保护1处采用前加速的方式,即当任何一条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第一次都由保护1瞬时动作予以切除。如果故障是在线路E-F以外(如点),则保护1的动作是无选择性的。但是断路器1跳闸后,立即起动重合闸,如果故障是瞬时性的,则重合之后就恢复了供电,从而纠正了上述无选择性的动作。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则故障由相应线路的保护(点短路时的保护3)再次切除。为了使无选择性的动作范围不至于扩
家装公司管理手册(岗位职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