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出“字理识字”教学的范围框架策略.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走出“字理识字”教学的范围框架策略.doc走出“字理识字”教学的范围框架策略
一、教师之“累心”
汉字学是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汉字的形体以及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等。汉字学大约在解放后才有学者明确提出来。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凤阳1989年出版了《汉字学》,此书共76万字,是一本把汉字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研究的汉字学专著。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汉字时不懂字理也在情理之中。
不懂就应该学,学无止境。这自然是真理。随着字理识字慢慢地被教师们接受并开始尝试,很多专业院校的教授也在字理识字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出了一些有关字理识字的专著。如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的论著《字理教学手册》就是介绍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化繁为简的通俗做法的一本好书,内容虽然不深,但是涉及到古文字由图形发展,到抽象的符号,再到文字这一复杂过程,另外,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汉字的形、音、义都发生了种种变化,有些本来是有字理的,在变化中失去了字理,成为无理据的记号。有些字的造字理据连汉字学专家都不清楚。现在能看到的最古的成批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有一半字到现在还不认识。六书里的假借字,字形和字义没有什么联系,说不出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据有关专家抽样统计,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在50%上下。
试想,这是一种目前还不够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如何去系统地学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时,常常为了一个字的字理伤透了脑筋。记得有一位低年级的教师在执教《棉花姑娘》时教学“盼”这个生字,因为这节课要参加省录像课的评选,教师希望自己能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教这个生字,使这一教学环节成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于是,她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很多教师,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压根儿就不知道“盼”这个字的字理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游”这个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就编了一句顺口溜“方方正正一泳池,大人带孩子去游泳”。结果被一听课的专业教授批评为:“不懂还教?”就这样,很多教师被汉字本身的局限性所“累心”,苦苦挣扎在字理识字的一些怪圈里。二、教师之“累体”
有的汉字的字理相对比较浅显,对识字教学是有益的。但是,要把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述,肯定是行不通的。在现代多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精美课件似乎成了解决这一困难的金钥匙。
有一位教师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学“木”字。她分三个步骤来教学:一是字形,“木”的第一笔“一”表示树的枝杈;第二笔“丨”表示树的主干、树身;下面的第三、第四笔“丿乀”表示树根。“木”是一棵树的形象,所以叫象形字。为了使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必须要通过色彩鲜明的课件把树的枝杈、主干、树身、树根都逐一展示,再把古文字的演变过程也一一演示。二是字义,它的本义是树,如“树木”。再进一步引申,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与树木意义接近,如“木料”。另一种与树木意义很远,如“麻木”,指人没有正常的感觉,就像树木一样无动于衷。这也要通过活动的课件出示不同的相应画面。三是读音,因为这是象形字,直接用这个字形表示字义,所以,语言中怎么叫这种东西,这个字就怎么读。这种象形字不表示读音,其字音需要死记。这一步倒不需要课件。不过后面还要告诉学生用“木”再造的字有两大类:一

走出“字理识字”教学的范围框架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