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
1 区域的概念
政治学:区域——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社会学:区域——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区域——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地理学:区域——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
2 区域的特性
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的动态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
3 区域与城市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聚集体。同时,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背景作为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指它在国家或地区一定范围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任务和作用,即城市职能。
城市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发生多种联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的中心。外围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基本职能/非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
职能体系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区域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
一个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生存环境和人口的空间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而言,自然条件越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聚集,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就越优越,城市发展的规模就越容易扩大。
自然资源一般包括矿产、土地、水、生物等,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开采条件是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可导致城市特别是资源开采与加工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经济基础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经济地理基础是指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必须凭借的经济要素,这些经济要素,有的是自然条件的衍生转化,有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有的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由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方向和距离要素就确定了城市的确切位置。
地理位置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城市的人口集聚、促进城市繁荣、扩大城市规模和完善城市职能。
第二节区域规划的发展
1 区域规划的概念
《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草案)》把区域规划定义为“在将要开辟若干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若干新工业城镇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信、水利、农业、林业、城镇、建筑基地和供水、排水等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使一定地区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个工业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的布局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更有秩序。”
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