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家庭伦理与家庭习俗
家庭伦理的内容
家庭习俗
少数民族家庭习俗
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概述
在我中古代典籍中,“伦理”一词的通常解释为分类、条理。“伦”同“类”,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结合的意思,“伦”从文字结构上看,指人与人之间按一定顺序产生的相互关系。“理”则是道理、条理、整治、修理的意思。因此,“伦理”在概念上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儒学对于传统中国家庭的功能.
儒家的家庭伦理是围绕血缘关系为主轴展开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宗法家庭结构。
站在今天自由个性的人的水准上,儒家家庭伦理一个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僵硬性和残酷性,其典型体现便是大量存在的“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图之类的观念和史实;另一方面,儒家家庭伦理中仍然飘着一层温情脉脉的亲缘面纱,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举案齐眉”、。
随着现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家庭伦理的调整和改造也开始展开且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传统儒学中,“节”主要是对妇女的规范,即要求妇女在两性关系上对丈夫忠诚。这实质上是对男人的配偶权和生育权的维护。但由于在宗法家庭的统治服从关系中妇女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妇女被极强地甚至“扩大化”地在思想上和现实中加上了这一伦理规范。相对来说,男子则不甚受——不是一点也不受——这一规范的制约。也正是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和在某些时期(比如明清)的极端强化,给许多妇女带来了非常悲惨的生活和生命结局。在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作为在两性忠诚意义上的节还是有必要保留的,因为它关联着夫妻生活的稳定和幸福。
从恋爱、结婚直到成立家庭这一过程来看,婚姻家庭伦理道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恋爱道德、婚姻道德和家庭道德。
家庭伦理的内容
1、恋爱道德
恋爱道德就是处理恋爱关系的准则,即调整恋爱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他人之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恋爱者负有道德责任。首先,在恋爱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在道义上承担着支持、关心、帮助的责任,任何为单方面的自我满足而损害对方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其次,恋爱会导致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形成,恋爱者必须考虑到对未来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再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恋爱不仅关系当事人双方及其家庭,也必然对社会发生影响,因此恋爱者对社会也负有道德责任。
正确理解爱情。
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实、相互爱悦的、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最深沉的感情。爱情是基于性动力而产生的人类最美好、最复杂的感情关系,爱情是人的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心理活动。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杯水主义”?
爱情不仅包括自然属性的内容,而且包括社会属性的内容。爱情是高尚的道德感情。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了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生的力量”。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是由激情、亲密(了解)以及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激情:一般说的“触电感觉”,一见对方,心跳加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魅力与性吸引
了解(亲密):即心灵上、性格上、行为上的互通,两人之间有默契,甚至不需言语亦能互懂心意;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承诺:即愿意为对方着想、作出多方牺牲,即是有时候感到痛苦也在所不惜,只要对方觉得快乐。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
爱情的类型(正号代表成分的存在,负号代表成分的缺乏) 爱情成分 爱情类型 亲密激情承诺 无爱- - - 喜爱+ - - 痴迷的爱- + - 空洞的爱- - + 浪漫的爱+ + - 伴侣的爱+ - + 愚昧的爱- + + 完美的爱+ + +
从女性的角度:选择恋人的标准和道德规范:
第一,事业心要强。
第二,性格上要协调。
第三,志趣要相投。
第四,年龄要相当。
第五,经济方面的考虑。
第六,不排除“悦其容”
《家庭社会学》课件4家庭伦理与家庭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