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电算化会计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工作规划,是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定时间的电算化会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及具体实施所作的安排。
学习要点:
。
,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容。
。
,掌握安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
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与组织
.1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1)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
(2)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整个过程
(3)有利于先进的会计软件及软件应用经验的推广和普及
(4)有利于做好电算化实施中的各项衔接工作,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益和运行效益。
(5)为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实施与考核提供了依据。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
(1)按作用范围可区分为电算化会计宏观规划和电算化会计微观规划。
宏观规划主要指国家电算化会计发展规划、行业电算化会计发展规划和地区电算化会计发展规划。
微观规划主要是针对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电算化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个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的实施计划。
(2)按规划作用期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长期规划的作用期一般在5年以上。中期规划一般在3至5年之间。短期规划的作用期一般在2年之内。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
(1)机构及人员配置规划。不同单位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决定是否设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机构与相应的计算机专业人员。
(2)计算机及其他硬件设备购置规划。
(3)软件配置规划。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购买通用会计软件与对软件的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4)费用预算计划。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最好能建立一个电算化会计工作组织策划机构来具体负责。机构的主要任务:制定本单位电算化工作发展规划,组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拟订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负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测试与运行。
电算化会计
.2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组织
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几下几种方式:
(1)分散管理方式。在单位的二级或三级管理部门设立会计机构,每个部门相对独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优点: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便于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电算化实施进程。
缺点:可能使数据不能共享,影响系统效益。可能造成人力资源闲置或浪费。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2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组织
(2)集中管理方式。成立计算机信息中心。把电算化会计所包括的管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等工作都放在单位信息中心处理。会计部门定期按规定向信息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数据,由信息中心负责电算化会计的日常运行。
优点:提高数据共享程度,有利于计算机资源的利用。
缺点:容易出现系统运行质量差,效率低等情况。易产生依赖思想,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
(3)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方式。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
优点: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组织管理。
组织结构设置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单位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设置。
(2)业务规模和性质。
(3)现有技术条件和人员状况。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
电算化会计系统结构如图:
会计人员
会计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计算机硬件
会计制度规范
图3-2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组成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主要是指:硬件的配置、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的配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各种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订。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硬件配置
主要结构模式:单机系统、多机系统、多用户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硬件配置:是指电算化会计所需硬件系统的构成模式。
是指整个系统中只配置一台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外部设备。
特点:所有的数据集中输入和
第3章(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